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1-13页 |
前言 | 第13-18页 |
第一部分 放射性I~(125)粒子植入治疗肺癌4L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 | 第18-2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4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18-20页 |
1.1.1 临床资料 | 第18-19页 |
1.1.2 入组标准 | 第19页 |
1.1.3 主要实验器材 | 第19-20页 |
1.2 实验方法 | 第20-24页 |
1.2.1 放射性I~(125)粒子植入术前计划 | 第20页 |
1.2.2 放射性I~(125)粒子植入术中操作 | 第20-21页 |
1.2.3 放射性I~(125)粒子植入术后质量验证 | 第21-22页 |
1.2.4 疗效评估 | 第22-24页 |
2 结果 | 第24-27页 |
2.1 疗效 | 第24页 |
2.2 并发症 | 第24-27页 |
3 讨论 | 第27-28页 |
3.1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4L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瘤的优势 | 第27页 |
3.2 术中注意事项 | 第27-28页 |
4 结论 | 第28-29页 |
第二部分 放射性I~(125)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相对安全有效处方剂量的研究 | 第29-41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29-36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29-31页 |
1.1.1 临床资料 | 第29-30页 |
1.1.2 入组标准 | 第30页 |
1.1.3 主要实验器材 | 第30-31页 |
1.2 实验方法 | 第31-36页 |
1.2.1 放射性I~(125)粒子植入术前计划 | 第31-32页 |
1.2.2 放射性I~(125)粒子植入术 | 第32-33页 |
1.2.3 放射性I~(125)粒子植入术后质量验证 | 第33-34页 |
1.2.4 观察指标 | 第34-35页 |
1.2.5 统计学方法 | 第35-36页 |
2 结果 | 第36-39页 |
3 讨论 | 第39-40页 |
4 结论 | 第40-41页 |
全文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9页 |
综述 | 第49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6-57页 |
附录1 纵膈淋巴结分区 | 第57-59页 |
附录2 RECIST 1.1 | 第59-81页 |
附录3 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| 第81-83页 |
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