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1 前言 | 第8-10页 |
| 1.1 选题依据 | 第8-9页 |
| 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页 |
| 1.3 研究假设 | 第9-10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10-19页 |
| 2.1 人字拖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| 第10-11页 |
| 2.2 穿人字拖行走时的步态特征 | 第11-14页 |
| 2.2.1 特征人群(下肢骨关节病、儿童)穿人字拖时的步态特征 | 第11页 |
| 2.2.2 正常人穿人字拖、裸足、运动鞋时的步态特征 | 第11-12页 |
| 2.2.3 正常人穿不同类型人字拖时的步态特征 | 第12-13页 |
| 2.2.4 正常人穿不同类型鞋、人字拖时楼梯步态特征 | 第13页 |
| 2.2.5 正常人穿人字拖、瘦身鞋时步态特征 | 第13-14页 |
| 2.3 足部多环节模型在人体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4-19页 |
| 2.3.1 足部多环节模型的建立 | 第14-15页 |
| 2.3.2 足部多环节模型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 | 第15页 |
| 2.3.3 足部多环节模型在体育科学领域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2.3.4 足部多环节模型在特征人群步态分析中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| 2.3.5 足部多环节模型的选取 | 第17-19页 |
| 3 研究方法 | 第19-30页 |
| 3.1 测试鞋 | 第19页 |
| 3.2 受试者 | 第19-20页 |
| 3.3 数据采集 | 第20-26页 |
| 3.3.1 实验仪器 | 第20页 |
| 3.3.2 测试流程 | 第20-24页 |
| 3.3.3 下肢髋、膝、踝关节局部坐标系的建立 | 第24页 |
| 3.3.4 足部多环节坐标系的建立 | 第24-26页 |
| 3.4 数据处理 | 第26-29页 |
| 3.4.1 运动学数据 | 第26-28页 |
| 3.4.2 动力学数据 | 第28-29页 |
| 3.5 统计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4 研究结果 | 第30-45页 |
| 4.1 髋、膝、踝关节运动学 | 第31-36页 |
| 4.2 髋、膝、踝关节动力学 | 第36-40页 |
| 4.3 足部多环节运动学 | 第40-45页 |
| 5 分析讨论 | 第45-51页 |
| 5.1 不同类型拖鞋对下肢髋、膝、踝关节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| 5.1.1 不同类型拖鞋对下肢髋、膝、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5.1.2 不同类型拖鞋对下肢髋、膝、踝关节动力学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5.2 不同类型拖鞋对足部各环节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5.2.1 后足-小腿 | 第49页 |
| 5.2.2 中足-后足 | 第49页 |
| 5.2.3 前足-后足 | 第49-50页 |
| 5.2.4 前足-中足 | 第50页 |
| 5.3 局限性与建议 | 第50-51页 |
| 6 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致谢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|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