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一. 绪论 | 第12-23页 |
(一)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1、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2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4-18页 |
1、国内外关于中国形象的报道研究 | 第14-15页 |
2、国内外关于中国经济形象的报道研究 | 第15-16页 |
3、国内外关于浙商媒介形象的报道研究 | 第16-18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(四)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| 第19-23页 |
1、研究理论 | 第20-21页 |
2、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二、研究设计 | 第23-30页 |
(一)研究问题 | 第23页 |
(二)研究对象选取 | 第23-24页 |
(三)样本量时间选取 | 第24页 |
(四)样本量选取和分析单位 | 第24-27页 |
1、《纽约时报》 | 第24-25页 |
2、《华尔街日报》 | 第25-27页 |
(五)类目建构 | 第27-30页 |
1、《纽约时报》与《华尔街日报》相关类目及其说明 | 第27-30页 |
三、内容分析: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新闻框架 | 第30-42页 |
(一)《纽约时报》浙商报道的新闻框架 | 第30-37页 |
1、基本分析 | 第30-35页 |
2、总体框架分析 | 第35页 |
3、框架变化趋势 | 第35-36页 |
4、媒介议程分析 | 第36-37页 |
(二)《华尔街日报》浙商报道的新闻框架 | 第37-42页 |
1、基本分析 | 第37-41页 |
2、总体框架分析 | 第41页 |
3、媒介议程分析 | 第41-42页 |
四、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浙商形象报道研究发现 | 第42-51页 |
(一)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浙商形象呈现概貌 | 第42-45页 |
1、侧重浙商新经济动态 | 第42-43页 |
2、报道篇幅小,以消息为主 | 第43页 |
3、对浙商的报道以企业为主 | 第43-44页 |
4、态度较为客观,负面态度随报道量增加而增多 | 第44页 |
5、《纽约时报》曾有明显地域偏见 | 第44-45页 |
(二)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议题报道偏好 | 第45-47页 |
1、中心议题为浙商经济,偏重略有差别 | 第45页 |
2、同类型体裁报道侧重点不同——“世界杯”浙商经济报道案例比较 | 第45-46页 |
3、同类型体裁报道侧重点不同——“阿里购买南华报纸”报道案例比较 | 第46-47页 |
(三)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差异 | 第47-48页 |
1、报道总量差异 | 第47页 |
2、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浙商报道的比较分析 | 第47-48页 |
(四)海外媒体对浙商形象报道中的他者视角 | 第48-49页 |
(五)浙商媒介形象海外建构的总体评价 | 第49-51页 |
五、浙商对外传播形象建议与展望 | 第51-56页 |
(一)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浙商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| 第51-53页 |
1、经济层面的他塑与自塑 | 第51-52页 |
2、政治层面的他塑与自塑 | 第52-53页 |
(二)浙商对外传播形象可行之策略 | 第53-55页 |
1、政府策略 | 第53-54页 |
2、媒体策略 | 第54页 |
3、浙商自身策略 | 第54-55页 |
(三)展望 | 第55-56页 |
附录 | 第56-62页 |
(一)《纽约时报》1986-2015 浙商报道样本列表 | 第56-59页 |
(二)《华尔街日报》1986-2015 年浙商报道样本列表 | 第59-6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