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56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活性粒子模型简介 | 第13-18页 |
1.2.1 活性布朗粒子模型 | 第13-15页 |
1.2.2 Run and tumble模型 | 第15-17页 |
1.2.3 活性色噪声模型 | 第17-18页 |
1.3 活性粒子动力学的运动方程描述 | 第18-24页 |
1.3.1 活性布朗粒子的Fokker-Planck方程描述 | 第18-21页 |
1.3.2 Run and tumble模型的运动方程描述 | 第21-24页 |
1.4 活性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| 第24-34页 |
1.4.1 事件驱动分子动力学 | 第24-26页 |
1.4.2 事件驱动布朗动力学 | 第26-27页 |
1.4.3 动力学蒙特卡洛 | 第27-30页 |
1.4.4 提高模拟效率和精度 | 第30-34页 |
1.4.4.1 提高模拟效率 | 第30-32页 |
1.4.4.2 提高模拟精度 | 第32-34页 |
1.5 活性粒子群体动力学行为 | 第34-51页 |
1.5.1 成簇与相分离 | 第35-43页 |
1.5.1.1 单组分活性粒子的成簇与相分离 | 第35-38页 |
1.5.1.2 混合组分活性粒子成簇与相分离 | 第38-40页 |
1.5.1.3 复杂相互作用下活性粒子的动力学行为 | 第40-43页 |
1.5.2 活性浴 | 第43-51页 |
1.5.2.1 活性浴中惰性粒子的扩散行为 | 第43-44页 |
1.5.2.2 活性排空力 | 第44-46页 |
1.5.2.3 活性粒子与高分子链 | 第46-51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第2章 具有各项异性相互作用的活性粒子"重入"相分离行为 | 第56-84页 |
2.1 引言 | 第56-59页 |
2.2 模型与方法 | 第59-6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3-80页 |
2.3.1 结构表征序参量 | 第63-65页 |
2.3.2 惰性Janus粒子的相行为 | 第65-66页 |
2.3.3 活性Janus粒子的相行为 | 第66-8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
第3章 高分子链在活性浴中的穿孔行为研究 | 第84-108页 |
3.1 引文 | 第84-87页 |
3.2 模型与方法 | 第87-9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90-101页 |
3.3.1 活性浴的活性对穿孔行为的影响 | 第90-94页 |
3.3.2 活性浴密度对穿孔行为的影响 | 第94-98页 |
3.3.3 相图与标度率 | 第98-10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8页 |
第4章 全文总结 | 第108-112页 |
4.1 活性Janus粒子的重入相分离行为 | 第108-109页 |
4.2 高分子链在活性浴中的穿孔动力学 | 第109-110页 |
4.3 未来将要开展的工作 | 第110-112页 |
附录 | 第112-114页 |
硕博连读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| 第114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