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目录 | 第10-13页 |
TABLE OF CONTENTS | 第13-15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5-17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17-18页 |
1 绪论 | 第18-4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8-2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8-2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20-22页 |
1.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22-40页 |
1.2.1 文化遗产旅游 | 第22-26页 |
1.2.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| 第26-28页 |
1.2.3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 | 第28-35页 |
1.2.4 非市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| 第35-39页 |
1.2.5 研究评述 | 第39-40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40-4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40-41页 |
1.3.2 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| 第41-43页 |
1.3.3 研究思路 | 第43-45页 |
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| 第45-77页 |
2.1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理论分析 | 第45-58页 |
2.1.1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资源属性 | 第45-46页 |
2.1.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福利经济学原理 | 第46-51页 |
2.1.3 影响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水平的因素分析 | 第51-58页 |
2.2 价值评价方法 | 第58-63页 |
2.2.1 旅行成本法 | 第58-59页 |
2.2.2 条件评价法 | 第59-61页 |
2.2.3 CVM与TCM的差异分析 | 第61-62页 |
2.2.4 非市场资源价值评价的可靠性 | 第62-63页 |
2.3 研究对象的确定及样本选取 | 第63-67页 |
2.3.1 研究目标的选择 | 第64-65页 |
2.3.2 调查方式与抽样方法 | 第65-66页 |
2.3.3 设定样本数 | 第66-67页 |
2.3.4 问卷内容和设计 | 第67页 |
2.4 理论模型的构建 | 第67-77页 |
2.4.1 旅行成本法(TCM)模型构建 | 第67-70页 |
2.4.2 条件评价法(CVM)模型构建 | 第70-77页 |
3 太阳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| 第77-94页 |
3.1 太阳沟概况 | 第77-80页 |
3.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| 第80-87页 |
3.3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结果分析 | 第87-93页 |
3.3.1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使用价值评估结果和分析 | 第87-89页 |
3.3.2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结果和分析 | 第89-9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4 凌水寺文化遗址修复价值评价研究 | 第94-105页 |
4.1 凌水寺文化遗址概况 | 第94-96页 |
4.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| 第96-100页 |
4.3 遗址遗迹修复价值评价实证分析结果 | 第100-104页 |
4.3.1 二元选择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| 第100-102页 |
4.3.2 意愿支付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02-10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104-105页 |
5 凌水寺文化遗址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| 第105-117页 |
5.1 文化遗产修复的成本效益分析 | 第106-107页 |
5.2 文化遗址修复成本与收益的识别和量化 | 第107-111页 |
5.2.1 遗址修复成本识别和量化 | 第107-111页 |
5.2.2 遗址修复收益识别和量化 | 第111页 |
5.3 社会生存力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| 第111-116页 |
5.3.1 社会生存力分析 | 第111-114页 |
5.3.2 敏感性分析 | 第114-11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17-12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117-119页 |
6.2 研究创新点 | 第119-120页 |
6.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| 第120-123页 |
6.3.1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 | 第120-121页 |
6.3.2 下一步研究展望 | 第121-122页 |
6.3.3 政策建议 | 第122-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31页 |
附录A 凌水寺古迹修复问卷调查 | 第131-133页 |
附录B 旅顺太阳沟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问卷调查 | 第133-13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| 第135-136页 |
致谢 | 第136-13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7-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