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行政法论文

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规制的立法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目录第8-11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论文选题的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概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理论归属与立法归属分歧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文章的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文章可能的创新点第16-18页
第2章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概述第18-23页
    2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内涵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概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技术范围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安全内涵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安全的由来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安全概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安全的特征第21-23页
第3章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规制的必要性分析第23-28页
    3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性的考虑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发展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是人口增长的需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发展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发展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第23-24页
    3.2 生态环境安全的考虑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3.3 贸易安全的考虑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进口贸易方面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出口贸易方面第25页
    3.4 个人安全的考虑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对个人健康的影响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对个人的基因筛选和基因歧视问题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对个人基因信息保护的问题第27-28页
第4章 我国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规制的现状与缺失第28-32页
    4.1 我国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现有法律规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基因工程技术安全的专门立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农业基因工程技术安全的专门立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食品基因工程技术安全的专门立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药品基因工程技术安全专门立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微生物实验室基因工程技术安全专门立法第29页
    4.2 我国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法律规定的缺失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法规体系不健全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立法技术不成熟管理制度不完善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不统一第31-32页
第5章 国外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规制概述及对我国的启示第32-38页
    5.1 欧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法律规定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美国法规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英国法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欧盟法规第34-35页
    5.2 日、澳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法律规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日本法规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澳大利亚法规第36页
    5.3 国外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法律规定对我国的启示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国外立法模式之借鉴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我国立法模式之选择第37-38页
第6章 我国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的立法建议第38-44页
    6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的立法模式构想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立法的“三个层次”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立法的“五个方面”第38-39页
    6.2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的基本原则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风险预防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风险控制原则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国际合作原则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责任负担原则第40-41页
    6.3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行政管理法的基本制度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许可证制度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标示制度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风险评价制度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监测制度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专利制度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应急制度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7 损害赔偿制度第43-44页
第7章 结论第44-45页
    7.1 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与规制同等重要第44页
    7.2 我国迫切需要建立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管理法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附录第48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作者简介第50-5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法律对策研究
下一篇:配电网三相不平衡负荷调补控制系统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