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--金属腐蚀与保护、金属表面处理论文

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热镀锌历史发展回顾第11-12页
    1.2 镀锌线光整机概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镀锌线光整机简介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光整技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1.3 光整机在镀锌线中的作用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镀锌板在拉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表面光整的原理和作用第18-20页
    1.4 镀锌板市场发展形势第20-21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2章 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方法研究第23-35页
    2.1 延伸率的测量与计算第23-25页
    2.2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思想第25-27页
    2.3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的主要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通过调节前后S辊的速度实现带钢延伸率自动控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通过调节带钢张力实现带钢延伸率自动控制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通过调节轧制压力实现带钢延伸率自动控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三种延伸率控制方式实际使用情况第30-31页
    2.4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简介第31-32页
    2.5 光整机延伸率波动原因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工艺因素影响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电气因素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其他因素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3-35页
第3章 镀锌线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第35-51页
    3.1 热镀锌线工艺概述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镀锌的工业作用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一般热镀锌线工艺第36-39页
    3.2 镀锌线光整机简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镀锌线光整机结构组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镀锌线光整机现场控制仪表及技术参数第41页
    3.3 镀锌线光整机控制系统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自动化系统选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HGC控制系统功能描述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控制系统其他功能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光整机HGC控制效果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效果第48-4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9-51页
第4章 光整机延伸率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1-75页
    4.1 预测控制基本原理及算法研究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预测控制特点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预测控制发展过程第52-53页
    4.2 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第53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预测模型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优化策略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反馈校正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算法实现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参数选择第64-66页
    4.3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建模第66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光整机延伸率控制模型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伺服放大器模型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电液伺服阀模型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阀控液压缸及其辊系负载模型第68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油压传感器模型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延伸率偏差与反馈控制轧制力之间的关系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轧制力-延伸率传递函数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预测控制在光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中的仿真分析第7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3-75页
第5章 光整机延伸率预测控制模型的仿真分析第75-91页
    5.1 常规PID控制仿真第75-76页
    5.2 模型预测控制的仿真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控制系统线性化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MATLAB模型预测控制工具箱及应用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进行仿真和参数调整第79-81页
    5.3 常规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比较第81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系统响应速度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模型失配和适配时对系统的影响第82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抗干扰性对比第87-90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0-91页
第6章 结论第91-93页
参考文献第93-97页
致谢第97-99页
读研期间参与的项目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性能Q&P钢的组织性能研究
下一篇:机械成型Si3N4/SiC耐火材料的免烧成技术及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