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宗教建筑论文

金代之前五台山佛教文化与寺庙建筑探析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. 绪论第11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时间范围的确立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4 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资料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实地调研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归纳对比分析总结第13-14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4-15页
2 五台山的历史地理环境概述第15-21页
    2.1 五台山地理环境第15-16页
    2.2 地理范围第16页
    2.3 五台山历史环境第16-18页
    2.4 大五台概念的确立第18页
    2.5 五台山佛教起源第18-21页
3. 佛教教义与仪轨对佛教建筑的影响第21-29页
    3.1 文殊信仰与文殊道场第21-22页
    3.2 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外部环境特征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佛教寺院建筑的主体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佛殿场所特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宗教活动之外的公共活动的场所特征第23-24页
    3.3 佛教寺院的基本型制和与礼制制度的关系第24-25页
    3.4 院落式空间布局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3.5 佛教建筑礼拜空间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右绕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叩拜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复合礼拜空间第27-29页
4 五台山佛教及佛教建筑历史发展第29-55页
    4.1 创立阶段:北朝时期(公元420—589年)(庚申--己酉)及更早的五台山佛寺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早期(公元353年—385年)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北魏时期(公元386—534年)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北齐时期(公元550—577年)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北周时期(公元557—581年)第34-35页
    4.2 兴盛阶段:隋唐两代(公元589—960年)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隋朝时期(公元589—618年)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唐朝时期(公元619—907年)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五代时期(公元907—960年)第42页
    4.3 发展阶段:宋、金时期(公元960—1279年)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北宋时期(公元960—1279年)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金代(公元1115—1234年)第44-45页
    4.4 金代之后的五台山佛教发展情况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元代(公元1271—1368年)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明代(公元1368—1644年)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清代(公元1644—1911年)第46-47页
    4.5 《五台山图》中所反映出的唐宋时期五台山进山线路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的《五台山图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《五台山图》中的建筑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《五台山图》所反映出的进山线路第50-5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5 现存宋金时期的建筑分析第55-95页
    5.1. 现存宋金时期的寺庙分析第55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洪福寺三圣殿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佛光寺文殊殿第59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岩山寺文殊殿第67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延庆寺大佛殿第74-79页
    5.2 五台山历史上的著名寺院建筑分析第79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清凉寺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佛光寺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南禅寺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金阁寺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龙泉寺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竹林寺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7 秘魔岩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8 公主寺第88-89页
    5.3. 塔、经幢的分析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佛光寺初祖禅师塔和石经幢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南禅寺石狮和石塔第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广化寺石塔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秘魔岩石幢和砖塔第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尊胜寺宋代经幢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龙泉寺令公塔第9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3-95页
6. 结语第95-97页
参考文献第97-99页
附录第99-101页
致谢第101-103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核电站反应堆厂房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
下一篇:变压器超声监测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