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城煤矿安昌—中华地堑导水性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4页 |
·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9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·断层富水性、导水性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·水化学—同位素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高分辨率地震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14-26页 |
·古城矿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 | 第14-15页 |
·区域构造位置及特征 | 第15-18页 |
·地质背景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| 第21-26页 |
·主要含水层 | 第23-25页 |
·主要隔水层组 | 第25页 |
·含水层的补给、迳流、排泄条件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矿区地下水化学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煤矿取水样分布及各煤矿概况 | 第26-27页 |
·地表水及各含水层地下水水质分析 | 第27-30页 |
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矿区地下水同位素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同位素基本理论 | 第31-32页 |
·地下水中的同位素分类 | 第31页 |
·同位素组成及其表示方法 | 第31-32页 |
·同位素结果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同位素的选择和表示方法 | 第32页 |
·同位素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5章 地震地质资料解释 | 第35-45页 |
·地质解释依据 | 第35-36页 |
·地震反射标准差与地层对应关系 | 第36-37页 |
·地震剖面地质解释成果 | 第37-45页 |
第6章 安昌—中华地堑富水性规律研究 | 第45-50页 |
·煤系地层富水性规律 | 第45-48页 |
·碎屑岩类含水层组 | 第45-46页 |
·石炭系太原组地层的富水性分布规律 | 第46-48页 |
·奥陶系地层富水性规律 | 第48-49页 |
·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7章 安昌—中华地堑的导水性研究 | 第50-57页 |
·地堑横向导水性研究 | 第50-55页 |
·地堑纵向导水性研究 | 第55-57页 |
结论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