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各种汽车论文--各种能源汽车论文

基于双排永磁式行星齿轮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发展概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(SHEV)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(PHEV)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(PSHEV)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双排永磁型行星齿轮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研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双机械行星齿轮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永磁式行星齿轮的提出与发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双排永磁式行星齿轮的提出第17-18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-20页
第二章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与基本原理第20-34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2.2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分析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MPG-PMBL电机结构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M-MPG结构第23-25页
    2.3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基本原理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永磁型行星齿轮基本原理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杠杆分析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杠杆分析法分析 DMPGPM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第29-3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1-34页
第三章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数学模型与工作原理第34-4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4页
    3.2 双排永磁式行星齿轮数学模型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MPG-PMBL电机定子绕组磁链方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MPG-PMBL电机定子绕组电压方程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MPG-PMBL电机外部电机转矩方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MPG-PMBL 电机外部电机相对运动方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永磁式行星齿轮机械运动方程第37-38页
    3.3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多工况运行模式研究第38-4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四章 基于Matlab的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第44-5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4页
    4.2 MPG-PMBL电机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MPG-PMBL电机控制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MPG-PMBL电机本体模块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MPG-PMBL电机的仿真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3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主要模块介绍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发动机模块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ISG模块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电池与总线模块第50页
    4.4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仿真结果分析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原动机单独驱动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MPG-PMBL电机单独驱动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混合动力驱动第53-5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五章 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实验研究第58-70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8页
    5.2 DMPGPM系统样机及实验平台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MPG-PMBL电机样机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PM-MPG样机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DMPGPM实验平台第61-63页
    5.3 基于DMPGP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实验研究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原动机单独驱动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MPG-PMBL电机单独驱动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混合动力驱动第66-6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70-71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7页
在学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氩弧熔覆原位合成WCp增强铁基涂层组织与耐磨性
下一篇: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定子双绕组异步风电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