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EZ模型的广西甘蔗生产潜力分析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前言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状况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状况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的总体思路 | 第14-15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23页 |
2.1 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 | 第15-19页 |
2.1.1 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及种植概况 | 第15-16页 |
2.1.2 气候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1.3 地形与地貌特征 | 第17页 |
2.1.4 河流众多 | 第17-18页 |
2.1.5 土壤特征 | 第18页 |
2.1.6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| 第18-19页 |
2.2 广西的甘蔗种植 | 第19-21页 |
2.2.1 甘蔗的起源与生育特性 | 第19-20页 |
2.2.2 生育期的划分及对主要气候因素的要求 | 第20-21页 |
2.3 广西甘蔗种植界限与耕作制度 | 第21-23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8页 |
3.1 试验环境与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| 第23页 |
3.1.1 试验环境 | 第23页 |
3.1.2 研究资料的收集 | 第23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8页 |
3.2.1 AEZ模型方法 | 第23-26页 |
3.2.2 甘蔗生产潜力资源利用效率的计算 | 第26-28页 |
4 广西甘蔗生产潜力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| 第28-39页 |
4.1 光资源 | 第28-29页 |
4.2 热量资源 | 第29-34页 |
4.2.1 广西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布 | 第30-31页 |
4.2.2 广西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分布 | 第31-32页 |
4.2.3 广西极端最低气温的时空分布 | 第32-34页 |
4.3 水资源 | 第34-37页 |
4.3.1 广西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| 第34-36页 |
4.3.2 广西蒸发量的时空分布 | 第36-37页 |
4.4 风能 | 第37-39页 |
5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50页 |
5.1 广西甘蔗的生产潜力分析 | 第39-41页 |
5.1.1 光合生产潜力 | 第39-40页 |
5.1.2 光温生产潜力 | 第40页 |
5.1.3 气候生产潜力 | 第40-41页 |
5.2 甘蔗生产潜力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| 第41-50页 |
5.2.1 光合潜力利用率与光能利用效率 | 第41-44页 |
5.2.2 光温潜力利用率与热量利用效率 | 第44-47页 |
5.2.3 气候潜力利用率与降水量利用效率 | 第47-5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3页 |
6.1 全文结论 | 第50-52页 |
6.2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0页 |
附录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