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丰富立体的底层人物和底层世界 | 第8-14页 |
第一节:丰富立体的底层人物 | 第8-12页 |
一、悲苦交加的底层女性形象 | 第8-10页 |
二、矛盾的底层传统手工艺者形象 | 第10-11页 |
三、“纯真美好的”底层儿童形象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:底层世界的地域色彩 | 第12-14页 |
一、南京的底层世界 | 第12-13页 |
二、香港的底层世界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苦难主题与国民劣根性批判 | 第14-21页 |
第一节 苦难主题 | 第14-16页 |
第二节 国民劣根性批判 | 第16-21页 |
一、葛亮笔下的奴性人格 | 第16-18页 |
二、国民劣根性之人性异化 | 第18-21页 |
第三章 葛亮小说中的阶级与城市 | 第21-30页 |
第一节 超越阶级性的人性书写 | 第21-27页 |
第二节 城市化/反城市化 | 第27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33-34页 |
后记 | 第34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