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热力工程、热机论文--热力工程理论论文--传热学论文

能量守恒的耗散粒子动力学(eDPD)理论及应用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DPD的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eDPD的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论文研究结构第17-18页
2 能量守恒的耗散粒子动力学基础第18-31页
    2.1 粗粒化第18-19页
    2.2 eDPD控制方程第19-23页
    2.3 应力张量第23页
    2.4 DPD系统中参数的确定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耗散力和随机力系数的选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保守力系数的选取第24-25页
    2.5 映射关系第25-26页
    2.6 固液边界算法第26-27页
    2.7 计算流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流程图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初始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时间积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7.4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7.5 统计方法第30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3 导热问题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第31-4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1页
    3.2 导热问题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一维导热模拟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二维导热模拟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二维导热模拟第33-35页
    3.3 肋片导热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第一类边界条件的模拟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第二类边界条件的模拟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第三类边界条件的模拟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长直肋片导热的模拟第40-4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4 自然对流问题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第42-6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2页
    4.2 方腔内的自然对流模拟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算法验证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结果和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4.3 回形方腔内的自然对流模拟第47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回形方腔内对流换热实施方案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瑞利数对换热的影响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内部方腔沿垂直方向变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内部方腔沿水平方向变化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内部方腔沿对角线方向变化第53-54页
    4.4 同心圆环内的自然对流模拟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对流换热模型介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瑞利数(Ra)和普朗特数(Pr)值的设定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边界处理方式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同心圆环内的自然对流模拟第59-6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5 混合对流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第62-71页
    5.1 混合对流的模拟第62-65页
    5.2 理查森数对流动的影响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理查森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理查森数对速度分布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5.3 低温壁面位置对流动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9-71页
6 总结与展望第71-73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71-72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8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研究
下一篇:关于孙中山法律思想演变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