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综述 | 第14-27页 |
2.1 前言 | 第14页 |
2.2 鼻部的美学亚单位 | 第14-16页 |
2.3 鼻部的组织结构及血供 | 第16-17页 |
2.3.1 鼻表面的软组织 | 第16-17页 |
2.3.2 外鼻的血供 | 第17页 |
2.4 鼻唇沟区血供 | 第17-18页 |
2.5 淋巴管 | 第18页 |
2.6 鼻部软组织缺损 | 第18-20页 |
2.6.1 按病因分类 | 第19页 |
2.6.2 按缺损的结构分类 | 第19页 |
2.6.3 按缺损层次深度分类 | 第19-20页 |
2.6.4 按缺损面积分类 | 第20页 |
2.7 鼻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标准 | 第20页 |
2.8 鼻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方法 | 第20-25页 |
2.8.1 皮肤移植 | 第20-21页 |
2.8.2 复合组织移植 | 第21页 |
2.8.3 皮瓣移植 | 第21-25页 |
2.9 鼻部多个亚单位缺损各种修复方法的对比与选择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资料和方法 | 第27-31页 |
3.1 临床病例资料 | 第27-28页 |
3.2 手术方法 | 第28-29页 |
3.2.1 术前准备 | 第28页 |
3.2.2 皮瓣设计 | 第28页 |
3.2.3 手术步骤 | 第28-29页 |
3.3 术后处理 | 第29页 |
3.4 术后评价 | 第29页 |
3.5 评价标准 | 第29-31页 |
第4章 结果 | 第31-37页 |
4.1 术后效果评价 | 第31-32页 |
4.1.1 皮瓣客观评价指标结果统计 | 第31页 |
4.1.2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 | 第31-32页 |
4.2 典型病例 | 第32-37页 |
第5章 讨论 | 第37-46页 |
5.1 现有的多个亚单位鼻缺损修复方法各有优劣 | 第37-38页 |
5.2 鼻部多个亚单位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标准 | 第38-39页 |
5.3 本组病例的特点及适用方法 | 第39-40页 |
5.4 鼻唇沟区域的血供 | 第40页 |
5.5 角动脉的解剖及命名 | 第40-41页 |
5.6 存在鼻翼全层缺损可联合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 | 第41-42页 |
5.7 以角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的制备和蒂部处理 | 第42-43页 |
5.8 手术过程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| 第43-44页 |
5.9 以角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的优点 | 第44-45页 |
5.10 以角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的局限性 | 第45-46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4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