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

对跨国人体研究剥削议题的伦理审视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导言第12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选题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人体研究全球化的兴起与剥削的隐忧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跨国人体研究伦理审视之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第二节 相关核心术语的界定与研究主题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关核心术语的界定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主题之限定第16-17页
    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评析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外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内研究现状第19-23页
    第四节 论文研究基本框架、创新与不足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论文研究基本框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论文的创新点与局限第25-26页
第一章 人体研究伦理学、基本原则与历史教训第26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人体研究伦理学与伦理理论第26-29页
    第二节 人体研究伦理的基本原则第29-32页
    第三节 人体试验黑暗史与历史教训第32-35页
    第四节 人体研究的国际和国家伦理准则第35-39页
第二章 跨国人体研究剥削议题的激战与论辩第39-57页
    第一节 跨国人体研究伦理争论的背景:三个国外经典案例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案例一:预防母婴HIV传播的短期AZT随机对照试验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案例二:甲型肝炎灭活疫苗贺福立适(Havrix)试验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案例三:玻利维亚Surfaxin试验第44-46页
    第二节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理与分期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临床试验的分期第47-49页
    第三节 跨国人体研究的特殊性与伦理问题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跨国人体研究的特殊性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跨国人体研究的伦理问题第49-57页
第三章 跨国人体研究剥削议题:北美学者的剥削观与立场第57-99页
    第一节 艾伦?沃特海默的剥削观与可允许剥削立场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剥削理论的真值条件与可允许剥削原则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际临床试验中剥削问题的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艾伦?沃特海默剥削观的评判第62-65页
    第二节 安吉拉?巴兰廷的剥削观:互利性剥削分析框架第65-7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互利性剥削分析框架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互利性剥削框架模型的应用与立场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安吉拉?巴兰廷剥削观的评价第74-75页
    第三节 詹妮弗?霍金斯的剥削观:研究者好撒马利亚人之义务视角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詹妮弗?霍金斯剥削观的论证思路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詹妮弗?霍金斯剥削观的评价第77-78页
    第四节 安德鲁?西格尔的剥削观:康德主义之行善义务的视角第78-8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康德式的剥削观与跨国人体研究中的三种剥削形式第78-8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行善与跨国人体研究第84-8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安德鲁?西格尔的剥削观的评判第87-88页
    第五节 露丝?麦克林的剥削观:基于脆弱性剥削观与避免剥削立场第88-9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基于脆弱性的跨国人体研究剥削观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跨国人体研究可能存在剥削的五种代表性情形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露丝?麦克林剥削观的评价第93-94页
    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北美学者的剥削观:总体评判第94-9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北美学者的剥削观及立场的共同点与理论价值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当代北美学者剥削观的局限性: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第95-99页
第四章 在不公正的世界公平地实施跨国人体研究第99-133页
    第一节 基于驳斥合理可及性:公平利益框架第99-10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平利益框架提出的缘由:合理可及性的问题第9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平利益框架模型与泰国甲肝疫苗案例分析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公平利益框架理论的评判第105-107页
    第二节 基于矫正正义:人类发展路径第107-11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人类发展路径的提出:对公平利益框架的激烈驳斥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人类发展路径的内容与应用第109-11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人类发展路径的评判第112-113页
    第三节 罗尔斯式最大最小化原则之进路:国际人体研究税第113-1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最大最小化原则的内涵与辩护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最大最小化原则的实现措施——国际人体研究税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最大最小化进路的评判第116-118页
    第四节 博格的全球正义理论视角:健康影响力基金第118-1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博格论跨国人体研究的伦理争论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跨国人体研究“道德悖论”的解决方案:健康影响力基金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对健康影响力基金的评述第124-126页
    第五节 跨国人体研究伦理争论:寻求全球正义理论的指导第126-1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当前跨国人体研究关于正义论争的混淆与历史发展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超越国际伦理指南:全球正义理论的审视第129-133页
第五章 走向更公平正义的跨国人体研究:全球治理的视角第133-154页
    第一节 全球健康治理与跨国人体研究全球治理第133-1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全球健康治理的兴起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跨国人体研究全球治理第134-136页
    第二节 在跨国人体研究的伦理规制方面:知识支持与制度支撑第136-1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研究伦理能力建设提供知识支持第136-13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发展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能力的战略行动:SIDCER认证第139-14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协作平台第143-145页
    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药物可及性:治理历程、典型案例与意义第145-1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发展中国家药物可及性:治理历程第145-1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南非医药专利争端案件与多哈宣言:示范意义第147-1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第三类疾病药物研发与治理的特定方法:伙伴关系的意义第149-151页
    第四节 跨国人体研究全球治理:挑战与应对策略第151-1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跨国人体研究全球治理所面临的挑战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跨国人体研究全球治理的应对策略第152-154页
第六章 走向更公平正义的跨国人体研究:国家治理的视角第154-175页
    第一节 国家健康治理与跨国人体研究:基于中国的视角第154-1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家健康治理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第154-1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医药科研优先性的设定与跨国人体研究国家治理的目标第156-157页
    第二节 完善规制跨国人体研究的相关制度与机制第157-16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人体研究规范运作监管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局限第157-1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改进我国人体研究规范运作监管体系的建议第159-163页
    第三节 改革与完善当前我国对跨国人体研究的伦理审查体系第163-16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伦理委员会运作与建设现状第1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提升跨国人体研究伦理审查实效性的建议第163-168页
    第四节 跨国人体研究的多元治理与国家治理及全球治理的互动第168-17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推动我国跨国人体研究“单中心治理”向“多元治理”转型第168-17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跨国人体研究: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相互促进第173-175页
结语:迈向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跨国人体研究第175-178页
参考文献第178-190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第190-191页
后记第191-192页

论文共1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某公司基于安全的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议程设置的变化--以“非典”报道与H7N9疫情报道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