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关于知名商品 | 第8-14页 |
第一节 知名商品的定义和内容 | 第8-10页 |
一、知名商品的定义 | 第8页 |
二、保护知名商品的范围 | 第8-9页 |
三、知名商品的本质属性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知名商品的特征 | 第10-12页 |
一、知名性 | 第10页 |
二、时间性 | 第10-11页 |
三、空间性 | 第11页 |
四、特有性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保护知名商品的现实意义 | 第12-14页 |
一、维护商业伦理道德 | 第12页 |
二、激励创新与鼓励竞争 | 第12-13页 |
三、企业与保护消费者共赢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知名商品与传统知识产权的区别及保护原则 | 第14-20页 |
第一节 知名商品与传统知识产权的区别 | 第14-16页 |
一、知名商品特有权与商标权 | 第14-15页 |
二、知名商品特有权与专利权 | 第15页 |
三、知名商品特有权与著作权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保护知名商品的原则 | 第16-20页 |
一、概述 | 第16-17页 |
二、具体原则 | 第17-20页 |
第三章 国际条约及主要发达国家有关知名商品的法律制度 | 第20-24页 |
第一节 国际条约 | 第20-21页 |
一、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》 | 第20页 |
二、《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规定》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美国法 | 第21页 |
一、《兰哈姆法》 | 第21页 |
二、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次重述》 | 第21页 |
第三节 德国法 | 第21-22页 |
一、《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 | 第21-22页 |
二、《德国商标与其他标示保护法》 | 第22页 |
第四节 日本和韩国法 | 第22-24页 |
一、《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》 | 第22-23页 |
二、韩国《防止不公平竞争和商业秘密保护法》 | 第23-24页 |
第四章 我国关于知名商品的保护 | 第24-32页 |
第一节 我国关于知名商品保护的现状 | 第24-26页 |
一、关于“知名性”的认定 | 第24-25页 |
二、关于混淆的界定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中国知名商品保护制度的不足 | 第26-29页 |
一、知名性的缺陷 | 第26-28页 |
二、保护范围过于狭窄 | 第28页 |
三、仿冒行为范围过于狭窄 | 第28页 |
四、权利归属容易引起纠纷 | 第28-29页 |
五、权利的不确定性 | 第29页 |
第三节 对于知名商品保护的完善和建议 | 第29-32页 |
一、改变立法模式 | 第29页 |
二、扩大对知名商品的保护范围 | 第29-30页 |
三、采取注册制度适当进行跨类别保护 | 第30页 |
四、加大对恶意模仿的打击力度 | 第30页 |
五、增加诉前保全制度完善救济措施 | 第30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3页 |
注释 | 第33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3页 |
后记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