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

基于共生思想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引言第9-1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及缘起第9-1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目的、意义、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三、当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3-14页
    五、研究创新之处第14-16页
第一章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概述第16-29页
    第一节 街道景观的相关概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街道的概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城市街道景观的概念第16-17页
    第二节 城市街道的分类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具有交通性质的街道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具有商业性质的街道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具有观光性质的街道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具有居住性质的街道第19页
    第三节 城市街道景观的组成元素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城市街道景观的状态构成要素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城市街道景观的形态构成要素第20-21页
    第四节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历史演变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东方传统城市街道环境的发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西方传统城市街道环境的发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第24-25页
    第五节 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城市街道景观基本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现状原因分析第27-29页
第二章 共生思想概述第29-38页
    第一节 本文中共生思想的理论来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源于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源于社会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源于规划和建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第30-31页
    第二节 对建筑景观设计相关的共生理论解读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共生城市”理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中间领域”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圣域”理论第33-34页
    第三节“共生街道景观”理论概述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对本课题中“共生”涵义的解读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共生城市街道设计理论发展研究第35-37页
    第四节 共生城市街道设计理论体系的意义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社会现实意义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实践指导意义第37-38页
第三章 共生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第38-48页
    第一节 街道景观设计时空间共生原则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确立时间层面的街道共生原则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确立空间层面的街道共生原则第40-42页
    第二节 街道景观设计文化共生原则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街道景观设计与地域特色共生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街道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共生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街道景观设计与人文精神共生第44页
    第三节 共生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方法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街道景观设计遵循灰空间法则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街道景观设计遵循功能混合法则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街道景观设计遵循共生美学法则第46-48页
第四章 共生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实例 ——苏州昆山市南淞湖沿线街道景观设计第48-56页
    第一节项目概况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设计背景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现状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环境特点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存在问题第50-51页
    第二节 设计定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功能复合型街道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现代简洁的建筑景观风格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生态湖岸主题第51-52页
    第三节 共生原则在本案设计中的应用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人与自然的共生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不同年龄段的共生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开放性和私密性的共生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湖与岸的共生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不同功能的共生第53页
    第四节 设计方法和内容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空间形态的共生设计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功能的共生设计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建筑立面的共生设计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道路的共生设计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景观带的共生设计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景观节点要素的共生设计第54-56页
结论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59页
图录第59-61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论著第61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地方行政立法监督
下一篇:警察开枪的自由裁量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