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P2P网络借贷的风控机制与监管路径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引言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框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1.4 论文研究重点与创新点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重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创新点第14-15页
第二章 借贷风险理论和相关研究述评第15-23页
    2.1 基础理论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会交换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信任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2.2 相关研究述评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20-23页
第三章 P2P网络借贷的模式与特征第23-31页
    3.1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与创新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P2P网络借贷诞生的技术背景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P2P网络借贷发展中的机制创新第23-27页
    3.2 P2P网络借贷的模式划分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国外P2P网络借贷的模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国内P2P网络借贷的模式第28-30页
    3.3 P2P网络借贷的行业特征第30-31页
第四章 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机制第31-45页
    4.1 P2P网络借贷流程第31-33页
    4.2 P2P网络借贷风险分析框架第33-37页
    4.3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4.4 P2P网络借贷的风控措施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信用风险控制工具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资金风险控制工具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信息风险控制工具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法律风险控制工具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监管风险控制工具第43-45页
第五章 P2P网络借贷监管路径第45-67页
    5.1 监管的必要性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监管对交易的促进性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监管缺失的风险性第48-49页
    5.2 监管经验与监管现状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国外监管经验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1 英国的监管体系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1.2 美国的监管实践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国内监管现状第51-52页
    5.3 监管博弈模型及仿真第5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模型的演化稳定策略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Netlogo仿真模拟第58-64页
    5.4 监管体系构建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法律规范体系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监管架构体系第64-65页
    5.5 P2P网络借贷监管路线图第65-67页
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67-70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67-68页
    6.2 相关建议第68页
    6.3 不足及展望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已发表学术成果第73-74页
附录第74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改革试点研究
下一篇:基于深度学习的显著目标检测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