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井钻探旋转尾管悬挂器轴承密封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尾管固井及尾管悬挂器技术 | 第9-10页 |
1.1.2 密封圈研究的重要性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3-16页 |
1.3.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轴承密封结构形式 | 第16-26页 |
2.1 旋转尾管悬挂器及其轴承结构 | 第16-20页 |
2.1.1 旋转尾管悬挂器及轴承简介 | 第16-18页 |
2.1.2 轴承结构形式 | 第18-20页 |
2.2 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密封结构设计 | 第20-25页 |
2.2.1 密封的形式与密封件基本要求 | 第20-21页 |
2.2.2 橡胶密封圈材料选用 | 第21页 |
2.2.3 轴承密封结构设计 | 第21-2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非线性有限元技术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7页 |
3.1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| 第26-30页 |
3.1.1 材料非线性 | 第26-27页 |
3.1.2 几何非线性 | 第27-29页 |
3.1.3 接触非线性 | 第29-30页 |
3.2 橡胶超弹性体本构模型 | 第30-32页 |
3.3 密封圈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32-36页 |
3.3.1 建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| 第32页 |
3.3.2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| 第32-34页 |
3.3.3 接触对的定义及其分析参数 | 第34-35页 |
3.3.4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| 第35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密封圈有限元分析 | 第37-49页 |
4.1 密封性能判定准则 | 第37-38页 |
4.2 不同初始过盈量下的分析 | 第38-43页 |
4.2.1 变形情况 | 第38-40页 |
4.2.2 Von Mises应力的变化 | 第40-41页 |
4.2.3 接触应力的变化 | 第41-43页 |
4.3 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分析 | 第43-48页 |
4.3.1 变形情况 | 第43-44页 |
4.3.2 Von Mises应力的变化 | 第44-46页 |
4.3.3 接触应力的变化 | 第46-4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5章 密封圈热应力分析及失效影响因素 | 第49-62页 |
5.1 热弹性力学理论 | 第49-51页 |
5.2 密封圈热应力耦合分析 | 第51-58页 |
5.2.1 Von Mises应力的变化 | 第51-54页 |
5.2.2 接触应力的变化 | 第54-58页 |
5.3 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58-61页 |
5.3.1 温度的影响 | 第58页 |
5.3.2 摩擦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6章 总结及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2页 |
6.2 展望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