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1 我国景观在民族属性上的困惑与机遇 | 第12-13页 |
1.1.2 空间开合对比是江南私家园林空间组织的普遍手法 | 第13页 |
1.1.3 空间句法研究复杂的传统艺术的优势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9页 |
1.3.1 空间对比手法 | 第15-16页 |
1.3.2 空间开合对比 | 第16-17页 |
1.3.3 空间尺度理论 | 第17-18页 |
1.3.4 可行层与可视层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9-23页 |
1.4.1 研究对象 | 第19-21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1.4.3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5 论文创新点 | 第23-24页 |
1.6 研究框架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实践进展 | 第25-41页 |
2.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25-30页 |
2.1.1 国外传统艺术的量化研究方法 | 第25-29页 |
2.1.2 国外有关空间开合对比的研究 | 第29-30页 |
2.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| 第30-39页 |
2.2.1 国内江南私家园林量化研究方法 | 第30-36页 |
2.2.2 国内有关拙政园空间开合的研究 | 第36-39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拙政园空间开合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52页 |
3.1 空间开合对比影响因素 | 第41-44页 |
3.1.1 空间开合对比影响因素 | 第41-43页 |
3.1.2 拙政园的空间开合对比影响因素 | 第43-44页 |
3.2 空间句法视域分析解析(Isovist Analysis) | 第44-48页 |
3.2.1 视域分析理论 | 第44-46页 |
3.2.2 视域分析参数 | 第46-48页 |
3.3 拙政园空间开合与视域分析参数的关系 | 第48-5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拙政园空间开合对比的视域分析计算 | 第52-80页 |
4.1 空间序列 | 第52-59页 |
4.1.1 游览路线 | 第52-58页 |
4.1.2 视点 | 第58-59页 |
4.2 空间句法空间开合感分析 | 第59-71页 |
4.2.1 拙政园的图示语言转化 | 第60-64页 |
4.2.2 空间句法基础参数设置 | 第64-65页 |
4.2.3 视域分析数据解析 | 第65-71页 |
4.3 空间句法视域分析结果 | 第71-79页 |
4.3.1“空间尺度理论”在拙政园视距评价中的可行性验证 | 第71-72页 |
4.3.2 基于“空间尺度理论”数据的空间单元模式划分 | 第72-76页 |
4.3.3 视域分析拙政园各视点空间开合 | 第76-7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五章 基于整体空间的拙政园空间开合对比规律研究 | 第80-96页 |
5.1 问卷调查空间开合感分析 | 第80-85页 |
5.1.1 问卷调查的设计 | 第80-81页 |
5.1.2 问卷调查结果 | 第81-85页 |
5.2 问卷调查数据与空间句法研究结果对比 | 第85-90页 |
5.3 拙政园空间序列的开合变化总结 | 第90-94页 |
5.3.1 空间开合类型的转换规律 | 第90-91页 |
5.3.2 空间开合类型的转换距离 | 第91-9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第六章 基于相邻个体空间的拙政园空间开合对比规律研究 | 第96-114页 |
6.1 相邻个体空间的视域情况总述 | 第96-99页 |
6.1.1 相邻个体空间的视点视域范围 | 第97-99页 |
6.1.2 空间开合对比与分析方式 | 第99页 |
6.2 开合空间平面界面对比 | 第99-108页 |
6.2.1 开合空间大小的对比 | 第99-102页 |
6.2.2 开合空间形状的对比 | 第102-104页 |
6.2.3 开合空间曲直对比 | 第104-106页 |
6.2.4 开合空间纵横对比 | 第106-108页 |
6.3 开合空间垂直界面对比 | 第108-11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114-119页 |
7.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114-116页 |
7.1.1 视域分析理论参数与空间开合对比关系的构建 | 第114页 |
7.1.2 视域分析理论在研究空间开合对比中适用性的确定 | 第114页 |
7.1.3 拙政园整体空间开合变化规律以及数据的总结 | 第114-115页 |
7.1.4 拙政园相邻个体空间开合对比规律及数据的总结 | 第115-116页 |
7.2 后续研究展望 | 第116-119页 |
7.2.1 研究不足 | 第116页 |
7.2.2 后续研究及应用 | 第116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-12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0-124页 |
附表1 可行层视域分析数据列表 | 第124-128页 |
附表2 可视层视域分析数据列表 | 第128-132页 |
附表3 视点空间视域范围列表 | 第132-138页 |
附表4 视点空间围合材质长度列表 | 第138-140页 |
附表5 拙政园中西部景区百度热力图列表 | 第140-143页 |
附表6 拙政园空间开合感性要素调查问卷 | 第143-144页 |
附表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