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44页 |
1.1 主要控制聚合方法介绍 | 第12-17页 |
1.1.1 可逆加成-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| 第13-14页 |
1.1.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| 第14-15页 |
1.1.3 开环聚合 | 第15-17页 |
1.2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| 第17-23页 |
1.2.1 大单体共聚接枝法 | 第18-20页 |
1.2.2 长出支链法 | 第20-22页 |
1.2.3 嫁接支链法 | 第22-23页 |
1.3 巯基化学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6页 |
1.3.1 巯基-烯加成反应 | 第24-25页 |
1.3.2 巯基-炔加成反应 | 第25-26页 |
1.3.3 巯基-溴点击反应 | 第26页 |
1.4 苯乙烯-马来酰亚胺交替共聚体系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8页 |
1.5 接枝共聚物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| 第28-33页 |
1.5.1 纳米结构的制备 | 第29-31页 |
1.5.2 生物医用材料 | 第31-32页 |
1.5.3 超软性弹性体 | 第32-33页 |
1.6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| 第33页 |
1.7 参考文献 | 第33-44页 |
第二章 多组分牙刷状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| 第44-72页 |
2.1 引言 | 第44-46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46-52页 |
2.2.1 实验原料 | 第46-47页 |
2.2.2 PDMA(PEG-alt-PCL)m的合成 | 第47-49页 |
2.2.3 BBCP修饰的PDMA(PEG-alt-PCL)m共聚物的合成 | 第49页 |
2.2.4 PDMA(PEG-alt-PCL)mPM牙刷状共聚物的合成 | 第49-50页 |
2.2.5 PDMA(PEG-alt-PCL)mPSt牙刷状共聚物中PSt接枝链的裂解 | 第50-51页 |
2.2.6 共聚物聚集体的制备及阿霉素负载 | 第51页 |
2.2.7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| 第51页 |
2.2.8 表征方法 | 第51-52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7页 |
2.3.1 (A-g-D)(B-alt-C)mD共聚物的合成 | 第52-57页 |
2.3.2 共聚物的DSC分析 | 第57-59页 |
2.3.3 共聚物膜的表面浸润性能 | 第59-62页 |
2.3.4 添加剂对共聚物聚集体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2.3.5 多重刺激驱动对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2.4 小结 | 第67-68页 |
2.5 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第三章 PNIPAM-g-PCL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| 第72-98页 |
3.1 引言 | 第72-74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74-79页 |
3.2.1 实验原料 | 第74页 |
3.2.2 CDP的合成 | 第74-75页 |
3.2.3 CBHP的合成 | 第75-76页 |
3.2.4 PNIPAM均聚物的合成 | 第76页 |
3.2.5 多嵌段PNIPAM的合成 | 第76-77页 |
3.2.6 PNIPAM-g-PCL的合成 | 第77页 |
3.2.7 PNIPAM-b-PCL的合成 | 第77-78页 |
3.2.8 共聚物聚集体的制备及临界聚集浓度的测定 | 第78页 |
3.2.9 阿霉素负载试验 | 第78页 |
3.2.10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| 第78-79页 |
3.2.11 表征方法 | 第7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9-93页 |
3.3.1 三官能团试剂CBHP的合成 | 第79-81页 |
3.3.2 PNIPAM-g-PCL共聚物及其线型对照样的合成 | 第81-86页 |
3.3.3 共聚物的DSC分析 | 第86-88页 |
3.3.4 聚合物的LCST行为研究 | 第88-89页 |
3.3.5 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研究 | 第89-91页 |
3.3.6 多重刺激驱动对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| 第91-93页 |
3.4 小结 | 第93-94页 |
3.5 参考文献 | 第94-98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98-100页 |
文章录用及发表情况 | 第100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