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缩写名词表 | 第11-12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2页 |
1.1 前言 | 第12页 |
1.2 硫苷的结构和分类 | 第12-14页 |
1.3 硫苷的合成 | 第14-15页 |
1.3.1 前体氨基酸侧链的延长 | 第14页 |
1.3.2 核心结构的形成 | 第14-15页 |
1.3.3 侧链的修饰 | 第15页 |
1.4 硫苷的降解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活性 | 第15-18页 |
1.4.1 植物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15页 |
1.4.2 植物防御物质 | 第15-16页 |
1.4.3 抗癌作用 | 第16页 |
1.4.4 抗营养作用 | 第16-18页 |
1.5 硫苷的转运 | 第18-19页 |
1.6 NRT/PTR转运子家族 | 第19-21页 |
1.7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2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34页 |
2.1 植物材料 | 第22页 |
2.2 载体和试剂 | 第22页 |
2.3 甘蓝型油菜硫苷转运基因BnGTRs的克隆 | 第22-23页 |
2.3.1 核酸提取 | 第22页 |
2.3.2 第一链cDNA的合成 | 第22-23页 |
2.3.3 Gene RACE方法获得BnGTRs的全长cDNA | 第23页 |
2.3.4 RACE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| 第23页 |
2.4 基于生物信息学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及功能预测 | 第23-24页 |
2.5 GFP荧光亚细胞定位 | 第24-26页 |
2.5.1 原生质体瞬时表达载体构建 | 第24页 |
2.5.2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分离 | 第24-25页 |
2.5.3 DNA-PEG-Ca转化 | 第25页 |
2.5.4 原生质体培养和信号观测 | 第25-26页 |
2.6 amiRNA遗传表达载体构建 | 第26-29页 |
2.6.1 人工mi RNA的设计 | 第26页 |
2.6.2 人工mi RNA前体的克隆 | 第26-27页 |
2.6.3 35S-ami RNA5.0d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7-29页 |
2.7 表达载体转化甘蓝型油菜(农杆菌介导法) | 第29-30页 |
2.7.1 无菌受体材料的准备 | 第29页 |
2.7.2 供体菌株培养 | 第29页 |
2.7.3 浸染 | 第29页 |
2.7.4 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 | 第29页 |
2.7.5 分化筛选培养 | 第29页 |
2.7.6 生根培养及移栽 | 第29-30页 |
2.8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| 第30-31页 |
2.8.1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| 第30-31页 |
2.8.2 硫苷转录基因BnGTRs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转录分析 | 第31页 |
2.9 叶片和籽粒硫苷的提取和测定 | 第31-34页 |
2.9.1 叶片硫苷的提取 | 第31-32页 |
2.9.2 籽粒硫苷的提取 | 第32页 |
2.9.3 硫苷的测定 | 第32页 |
2.9.4 硫苷分量和总量的计算 | 第32-34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4-50页 |
3.1 不同硫苷含量油菜材料硫苷的检测和分析 | 第34-40页 |
3.1.1 籽粒硫苷的检测和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1.2 叶片硫苷的检测和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1.3 甘蓝型油菜籽粒和叶片中硫苷种类和含量的差异 | 第39-40页 |
3.2 BnGTR1 和BnGTR2 的克隆与分离 | 第40-43页 |
3.2.1 BnGTRs序列的克隆 | 第40页 |
3.2.2 BnGTRs的同源性分析和功能预测 | 第40-43页 |
3.3 GFP荧光亚细胞定位 | 第43-44页 |
3.4 amiRNA载体构建 | 第44-45页 |
3.5 遗传转化 | 第45-50页 |
3.5.1 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 | 第45-46页 |
3.5.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阳性单株检测 | 第46-47页 |
3.5.3 转基因阳性单株中BnGTR1、BnGTR2 的表达分析 | 第47页 |
3.5.4 转基因植株的叶片硫苷含量检测 | 第47-50页 |
4 讨论 | 第50-52页 |
4.1 BnGTRs基因功能探讨 | 第50页 |
4.2 amiRNA技术的实用性探讨 | 第50页 |
4.3 硫苷测定技术的探讨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