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2-15页 |
| Abstract | 第15-2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21-42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21-26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21-25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25-26页 |
| 1.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6-29页 |
| 1.2.1 种粮大户 | 第26-28页 |
| 1.2.2 种粮大户借贷行为 | 第28-29页 |
| 1.2.3 福利指标说明 | 第29页 |
| 1.3 研究目标、内容和方法 | 第29-32页 |
| 1.3.1 研究目标 | 第29-30页 |
| 1.3.2 研究内容 | 第30-31页 |
| 1.3.3 研究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1.4 分析框架和技术路线 | 第32-39页 |
| 1.4.1 分析框架 | 第32-38页 |
| 1.4.2 技术路线 | 第38-39页 |
| 1.5 论文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39-42页 |
| 1.5.1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| 第39-40页 |
| 1.5.2 论文不足之处 | 第40-42页 |
|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| 第42-66页 |
| 2.1 理论基础 | 第42-53页 |
| 2.1.1 农户行为理论 | 第42-46页 |
| 2.1.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| 第46-48页 |
| 2.1.3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48-50页 |
| 2.1.4 福利经济学理论 | 第50-52页 |
| 2.1.5 规模经济理论 | 第52页 |
| 2.1.6 效用最大化理论 | 第52-53页 |
| 2.2 文献综述 | 第53-66页 |
| 2.2.1 农户借贷行为特征 | 第53-56页 |
| 2.2.2 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 | 第56-62页 |
| 2.2.3 农户借贷行为经济效果 | 第62-63页 |
| 2.2.4 种粮大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 | 第63-65页 |
| 2.2.5 文献评述 | 第65-66页 |
| 第三章 种粮大户借贷行为基本特征 | 第66-84页 |
| 3.1 调查区域介绍 | 第66-71页 |
| 3.2 样本基本情况 | 第71-73页 |
| 3.3 种粮大户借贷需求 | 第73页 |
| 3.4 种粮大户借贷情况分析 | 第73-76页 |
| 3.5 种粮大户借贷行为特征 | 第76-82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82-84页 |
| 第四章 种粮大户借贷渠道选择——基于交易成本理论 | 第84-98页 |
| 4.1 引言 | 第84-85页 |
| 4.2 借贷渠道选择理论分析 | 第85-88页 |
| 4.2.1 交易成本影响种粮大户借贷渠道选择分析 | 第86-87页 |
| 4.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87-88页 |
| 4.3 借贷渠道选择实证分析 | 第88-95页 |
| 4.3.1 变量选取 | 第89-90页 |
| 4.3.2 模型设定 | 第90-91页 |
| 4.3.3 数据描述性统计 | 第91-92页 |
| 4.3.4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92-95页 |
| 4.4 稳健性检验 | 第95-96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96-98页 |
| 第五章 种粮大户借贷规模选择——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| 第98-120页 |
| 5.1 引言 | 第98-99页 |
| 5.2 借贷规模选择理论分析 | 第99-100页 |
| 5.3 借贷规模选择统计分析 | 第100-110页 |
| 5.4 借贷规模选择方差分析 | 第110-114页 |
| 5.5 借贷规模选择实证分析 | 第114-119页 |
| 5.5.1 变量选取 | 第114页 |
| 5.5.2 模型设定 | 第114-115页 |
| 5.5.3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115-119页 |
| 5.6 稳健性检验 | 第119页 |
| 5.7 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| 第六章 种粮大户借贷行为福利效果——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 | 第120-138页 |
| 6.1 引言 | 第120-123页 |
| 6.2 借贷行为福利效果理论分析 | 第123-125页 |
| 6.3 借贷行为福利效果实证分析 | 第125-134页 |
| 6.3.1 变量选取 | 第125-128页 |
| 6.3.2 模型设定 | 第128-129页 |
| 6.3.3 数据描述性统计 | 第129-130页 |
| 6.3.4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130-134页 |
| 6.4 稳健性检验 | 第134-136页 |
| 6.5 本章小结 | 第136-138页 |
|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138-145页 |
| 7.1 结论 | 第138-139页 |
| 7.2 政策建议 | 第139-143页 |
| 7.3 研究展望 | 第143-1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5-162页 |
| 附录 | 第162-171页 |
| 致谢 | 第171-17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| 第1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