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玉米自交系抗苗前除草剂种质鉴定及抗性生理研究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除草剂的危害及作用机理第11-12页
    1.3 除草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除草剂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除草剂对玉米植株形态的影响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除草剂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除草剂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玉米对除草剂药害的适应性第14页
    1.5 玉米抗除草剂的筛选和鉴定第14-17页
第二章 玉米自交系抗混合除草剂鉴定第17-39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材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设计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21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21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玉米各性状的抗除草剂系数及简单相关性分析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成分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玉米抗除草剂的隶属函数分析及综合评价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玉米抗除草剂的聚类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回归分析及抗除草剂鉴定指标的筛选第35-39页
第三章 玉米自交系抗除草剂的抗性生理研究第39-59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材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试验设计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数据整理与分析第40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40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各玉米自交系生理指标比值的因子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除草剂处理对玉米自交系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除草剂处理对玉米自交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除草剂处理对玉米自交系SOD、POD酶活性的影响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除草剂处理对玉米自交系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除草剂处理对玉米自交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55-59页
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第59-63页
    4.1 讨论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玉米自交系抗除草剂的鉴定及评价方法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玉米自交系抗除草剂鉴定指标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除草剂处理对玉米自交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除草剂处理对玉米自交系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除草剂处理对玉米自交系叶绿体色素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4.2 结论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刘玉宁教授治疗36例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观察及治疗经验总结
下一篇:失眠伴惊悸不安患者相关因素、证型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