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制药化学工业论文--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

玛咖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5页
   ·玛咖的植物学形态及我国引种栽培技术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玛咖的植物学形态第12页
     ·我国引种栽培技术第12-13页
   ·玛咖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活性物质第13-18页
     ·主要化学成分第13-15页
     ·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第15-18页
   ·玛咖生理作用的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改善性功能第18页
     ·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第19页
     ·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第19页
   ·生物碱的研究现状第19-23页
     ·生物碱第19-21页
     ·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生物碱的纯化工艺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的方法第23页
   ·立题依据及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-25页
第二章 玛咖生物碱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第25-36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药品及试剂第26页
   ·生物碱的定性鉴定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玛咖生物碱预试液的制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各提取液中生物碱的检测第27页
     ·检测结果与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·玛咖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8-35页
     ·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8页
     ·测定波长的选择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各显色条件的选择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·乌头碱标准曲线制作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测定方法的精密度、稳定性及重复性实验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加样回收率实验第34页
     ·样品含量测定第34页
     ·结论与讨论第34-3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 玛咖生物碱提取工艺的研究第36-51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6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36页
     ·药品及试剂第3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·酸水提取工艺的研究第36-37页
     ·醇回流提取工艺的研究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第38-39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9-50页
     ·醇溶液回流提取工艺研究的结果第39-43页
     ·酸水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第43-46页
     ·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第46-50页
     ·三种提取方法的分析与比较第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四章 玛咖中生物碱纯化工艺的研究第51-64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51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51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51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51-55页
     ·大孔树脂纯化的操作步骤第51页
     ·大孔树脂的物理性质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大孔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第52-53页
     ·上样液的制备第53页
     ·大孔树脂型号的筛选第53页
     ·HP-20 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条件的考察第53-54页
     ·HP-20 树脂动态吸附解吸条件的考察第54-55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55-63页
     ·大孔树脂型号的筛选结果第55-56页
     ·HP-20 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条件的考察结果第56-59页
     ·HP-20 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解吸条件的考察结果第59-62页
     ·生物碱的纯度计算第62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五章 玛咖生物碱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64-76页
   ·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4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64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64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64-68页
     ·DPPH·清除能力的测定第64-66页
     ·羟基清除能力的测定(Fenton 法)第66-67页
     ·还原力的测定第67-68页
     ·不同条件下玛咖生物碱DPPH·清除能力的测定第68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8-74页
     ·不同.DPPH·浓度吸光值的线性关系第68-69页
     ·不同比例含水量对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第69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生物碱溶液对DPPH·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第69-71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生物碱的·OH 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第71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生物碱对铁氰化钾还原能力的测定结果第71-72页
     ·不同条件下玛咖生物碱DPPH·清除能力的测定结果第72-7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结论及展望第76-78页
 一、主要结论第76页
 二、展望第76-77页
 三、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2页
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附件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植物单宁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
下一篇:含四唑和噁二唑基团的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