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1.1 简介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背景、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真菌亲缘关系检测的常用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3.1 RAPD分子标记技术 | 第13-14页 |
1.3.1.1 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概念 | 第14页 |
1.3.1.2 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 | 第14页 |
1.3.1.3 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4页 |
1.3.2 ITS序列分析 | 第14-15页 |
1.3.2.1 ITS序列分析的简介 | 第14-15页 |
1.3.2.2 ITS序列分析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| 第15页 |
1.4 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 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5.1 抗菌作用 | 第16页 |
1.5.2 抗病毒作用 | 第16页 |
1.5.3 抗氧化作用 | 第16-17页 |
1.5.4 调节免疫功能 | 第17页 |
1.5.5 抗肿瘤作用 | 第17页 |
1.6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不同产地花脸香蘑菌丝体及子实体的RAPD分析 | 第19-28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4页 |
2.1.1 菌种 | 第19-20页 |
2.1.2 试剂 | 第20页 |
2.1.3 仪器 | 第20页 |
2.1.4 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20-21页 |
2.1.5 RAPD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1.5.1 RAPD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| 第21页 |
2.1.5.2 RAPD扩增产物的检测 | 第21-22页 |
2.1.6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2.1 DNA提取结果 | 第24页 |
2.2.2 RAPD试验检测 | 第24-25页 |
2.2.3 8个引物及其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 | 第25页 |
2.2.4 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2.5 RAPD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 结论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不同产地花脸香蘑菌丝体及子实体的ITS序列分析 | 第28-37页 |
3.1 材料及引物信息 | 第28页 |
3.2 实验步骤 | 第28-29页 |
3.2.1 PCR扩增 | 第28-29页 |
3.2.2 测序检测 | 第29页 |
3.2.3 用MEGA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 | 第29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29-36页 |
3.3.1 ITS片段PCR检测结果 | 第29-30页 |
3.3.2 扩增序列的GC含量 | 第30-31页 |
3.3.3 5种花脸香蘑ITS的多重序列比对 | 第31-32页 |
3.3.4 5种花脸香蘑的ITS序列比对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3.5 计算获得的遗传距离 | 第34-35页 |
3.3.6 构建系统发育树 | 第35-36页 |
3.4 结论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花脸香蘑JZ01菌株胞外小分子的抑菌作用 | 第37-44页 |
4.1 材料与仪器 | 第37-39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37-38页 |
4.1.1.1 材料及试剂 | 第37-38页 |
4.1.1.2 供试菌 | 第38页 |
4.1.1.3 培养基 | 第38页 |
4.1.2 主要仪器 | 第38-39页 |
4.2 花脸香蘑JZ01发酵产物的提取及抗菌活性测定 | 第39-40页 |
4.2.1 滤纸片扩散法 | 第39页 |
4.2.2 指示菌制备 | 第39页 |
4.2.3 胞外小分子的制备 | 第39-40页 |
4.2.4 抗菌活性测定 | 第40页 |
4.3 结果分析 | 第40-44页 |
4.3.1 花脸香蘑胞外小分子的抑菌效果 | 第40-42页 |
4.3.2 结论 | 第42-44页 |
第5章 研究成果总结与展望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1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