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概述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9页 |
1.4 技术路线 | 第9-10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案例分析 | 第12-20页 |
2.1 相关概念及分类 | 第12页 |
2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2-15页 |
2.3 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 | 第15-20页 |
2.3.1 法国毕维利采石场 | 第15-16页 |
2.3.2 上海辰山矿山植物园 | 第16-17页 |
2.3.3 德国北戈尔帕露天煤矿 | 第17页 |
2.3.4 南安市石砻段花岗岩采矿区复绿 | 第17-18页 |
2.3.5 借鉴与反思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济南市矿山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治理调查研究及评价 | 第20-41页 |
3.1 济南市矿山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治理调查研究 | 第20-32页 |
3.1.1 概况 | 第20页 |
3.1.2 济南市矿山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3.1.3 济南市矿山废弃地调查研究 | 第21-32页 |
3.1.3.1 燕翅山治理调查研究 | 第21-24页 |
3.1.3.2 长清区凤凰山—炒米店石灰岩矿景观的生态治理调查研究 | 第24-28页 |
3.1.3.3 卧牛山景观的生态治理调查研究 | 第28-32页 |
3.2 济南市矿山废弃地景观生态治理综合评价 | 第32-41页 |
3.2.1 SD法景观评价 | 第32-35页 |
3.2.2 生态治理效果综合评价 | 第35-39页 |
3.2.3 分析及建议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矿山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治理研究 | 第41-54页 |
4.1 矿山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治理基本原则 | 第41页 |
4.2 矿山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治理保障机制 | 第41-42页 |
4.3 矿山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治理方法 | 第42-54页 |
4.3.1 矿山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治理模式 | 第42-43页 |
4.3.2 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| 第43-49页 |
4.3.3 植物种植治理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3.4 景观营造方法 | 第50-54页 |
第5章 济南市卧牛山景观的生态治理提升 | 第54-66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54-56页 |
5.2 存在的问题 | 第56-58页 |
5.3 项目提升 | 第58-66页 |
5.3.1 遵循原则 | 第58-59页 |
5.3.2 提升理念 | 第59页 |
5.3.3 提升方案 | 第59-66页 |
5.3.3.1 裸崖及残留山体治理提升方案 | 第59页 |
5.3.3.2 边坡治理提升方案 | 第59-60页 |
5.3.3.3 矿坑等凹陷处治理提升方案 | 第60-61页 |
5.3.3.4 废石(土)堆及取弃土场治理提升方案 | 第61-62页 |
5.3.3.5 水系治理提升方案 | 第62-63页 |
5.3.3.6 功能分区提升方案 | 第63页 |
5.3.3.7 交通流线提升方案 | 第63-64页 |
5.3.3.8 植物种植提升方案 | 第64-66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附表1 | 第69-70页 |
附表2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