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精密制造中面向微型元器件的三维重建相关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5-16页
第二章 面向微型元器件的三维重建系统模型研究第16-24页
    2.1 三维立体视觉系统建模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动式立体视觉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光栅投影的测量原理第17-18页
    2.2 基于光栅投影的三维重建系统模型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系统几何模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像素点-高度的数学关系第19-21页
    2.3 系统平台仿真设计第21-2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三章 三维重建系统标定方法及角点检测算法第24-42页
    3.1 系统摄像机标定处理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摄像机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摄像机标定理论第26-29页
    3.2 基于 180°旋转算子的角点检测算法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常用的角点检测算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180°旋转算子的基本思想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旋转算子的重合度函数算法设计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基于旋转算子的角点检测算法实现步骤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算法的改进分析第36页
    3.3 实验效果及分析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角点检测算法的实验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摄像机标定实验第39-4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四章 光栅条纹图像预处理第42-54页
    4.1 图像去噪滤波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均值滤波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中值滤波器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高斯滤波器第45-46页
    4.2 双边滤波算法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双边滤波的基本原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双边滤波的实现步骤第47-49页
    4.3 改进式分离型混合双边滤波算法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改进的算法原理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效果及优点对比第50-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微型元器件的三维重建第54-70页
    5.1 彩色光栅条纹编解码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彩色模型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De Bruijn序列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彩色条纹编码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彩色光栅条纹解码第57-58页
    5.2 基于占宽比例法的三维重建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占宽比例法的设计原理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初步偏移量的计算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实际偏移量的计算第60-62页
    5.3 微型元器件三维重建仿真实验第62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QFP芯片仿真实验效果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PLCC芯片仿真实验效果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DIP芯片仿真实验效果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实验误差及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70-71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5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附表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--来自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经验证据
下一篇: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--基于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经验证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