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 可能的创新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2.1.1 高等教育目标的文献综述 | 第12页 |
2.1.2 高校绩效指标、体系构建的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2.1.3 高校绩效评价方法的文献综述 | 第13页 |
2.1.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高等教育相耦合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4页 |
2.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| 第14-15页 |
第三章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分析框架 | 第15-23页 |
3.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3.1.1 新公共管理理论:高校绩效评价的制度基础 | 第15-16页 |
3.1.2 委托代理理论:高校绩效评价的契约前提 | 第16页 |
3.1.3 增值性评价理论:高校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 | 第16-17页 |
3.1.4 人本管理理论:高校绩效评价的人本导向 | 第17页 |
3.1.5 可持续发展:高校绩效评价的核心使命 | 第17-18页 |
3.2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的内涵 | 第18页 |
3.3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机制的逻辑框架 | 第18-23页 |
3.3.1 高等教育“三域耦合”再生产过程模型 | 第18-20页 |
3.3.2 高校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型 | 第20-22页 |
3.3.3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结构模型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23-34页 |
4.1 国内外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| 第23-29页 |
4.1.1 国外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| 第23-27页 |
4.1.2 国内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应用现状 | 第27-29页 |
4.2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初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9-34页 |
4.2.1 人本导向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29-30页 |
4.2.2 主观建构绩效指标体系 | 第30-34页 |
第五章 人本导向的部属高校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| 第34-46页 |
5.1 研究样本与变量选取 | 第34-35页 |
5.2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绩效指标筛选 | 第35-37页 |
5.3 基于聚类模型的第二轮指标筛选 | 第37-38页 |
5.4 部属高校的类型划分及依据 | 第38-40页 |
5.5 主成分分析法在绩效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| 第40-42页 |
5.6 部属高校的绩效评价与分析 | 第42-46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6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46-47页 |
6.3 研究局限 | 第47-48页 |
6.4 研究展望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