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建立及深海细菌醛脱氢酶的水稻转化研究

摘要第10-12页
Abstract第12-13页
第一部分 水稻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建立及深海细菌醛脱氢酶的水稻转化研究第14-51页
    1 前言第14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CRISPR/Cas系统的发现与结构组成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CRISPR/Cas9的作用机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CRISPR/Cas9的遗传工程改造及应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独脚金内酯途径及其调控基因D27(dwarf-27)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醛脱氢酶的研究进展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水稻中的醛脱氢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细菌Halomonas axialensis ACH-L-8 来源的醛脱氢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 根癌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 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结构和功能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3 根癌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分子机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4 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改造和载体构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5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在植物中的应用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0-31页
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31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株和质粒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转化受体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试剂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常用培养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 主要仪器设备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6 数据库和主要分析软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36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CRISPR载体构建及转化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ALDH转基因载体的构建及转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农杆菌介导水稻的转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转基因植株的验证第43-46页
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CRISPR转基因植株靶位点的突变检测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 D27基因编辑植株的表型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 D27基因的荧光相对定量表达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5 ALDH转基因植株的GUS组织染色第48-50页
    4 讨论第50-51页
第二部分 深海海水间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第51-64页
    1 前言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邻苯二甲酸酯简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及危害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现象及其研究进展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1 邻苯二甲酸酯的非生物降解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.2 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1.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56-57页
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深海海水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试剂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常用培养基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主要仪器设备及主要分析软件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细菌宏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深海原位DMP、DMI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DMI降解菌的鉴定第58-60页
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未培养DMI降解菌多样性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实验室培养DMI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 未培养与实验室培养DMI降解菌多样性对比第61-63页
    4 讨论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81页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-82页
附录第82-85页
致谢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山岭隧道监控量测及围岩参数反分析研究
下一篇:网络MIMO资源分配与性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