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用于三氯乙烯加氢脱氯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9页
    1.1 前言第8-9页
    1.2 过渡金属磷化物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性质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过渡金属磷化物构型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磷化物的催化特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表征第13-14页
    1.3 三氯乙烯降解反应的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三氯乙烯的基本性质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三氯乙烯的降解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三氯乙烯分解机理研究第16页
    1.4 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选题背景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-19页
第二章 实验总述第19-27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非担载型磷化物的制备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浸渍法制备MoP/γ-Al_2O_3催化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浸渍法制备15wt% Mo/γ-Al_2O_3催化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溶胶-凝胶法制备MoP/γ-Al_2O_3催化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溶胶-凝胶法制备15wt% Ni_xP/γ-Al_2O_3催化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溶胶-凝胶法制备15wt% Ni/γ-Al_2O_3催化剂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机械混合法制备15wt% MoP/γ-Al_2O_3催化剂第23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表征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射线衍射(XRD)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BET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定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实验(H_2-TPR)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NH_3程序升温脱附实验(NH_3-TPD)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透射电镜(TEM)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差示扫描-热重(DSC-TG)第25页
    2.4 催化剂活性评价及其装置第25-27页
第三章 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剂上三氯乙烯加氢脱氯的反应研究第27-3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7-28页
    3.2 过渡金属磷化物上三氯乙烯加氢脱氯的活性测试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MoP、Ni_2P、WP、Fe_2P和Co_2P催化剂的HDC活性测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浸渍法制备的MoP/γ-Al_2O_3催化剂的HDC反应活性测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15 wt% i-MoP/γ-Al_2O_3 s-MoP/γ-Al_2O_3 m-MoP/γ-Al_2O_3催化剂的HDC反应活性测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. Ni_xP/γ-Al_2O_3催化剂的HDC反应活性测试第33-34页
    3.3 s-MoP/γ-Al_2O_3催化剂上HDC反应过程优化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担载量和温度对s-MoP/γ-Al_2O_3催化剂上HDC反应活性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空速对对s-MoP/γ-Al_2O_3催化剂上HDC反应活性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催化剂使用寿命的考察第37-3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四章 催化剂的表征和机理分析第39-5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9页
    4.2 催化剂的表征及分析第3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催化剂的BET表征及分析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MoP催化剂的热重-差热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催化剂的XRD表征及分析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催化剂前躯体的H2-TPR表征及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s-MoP/γ-Al_2O_3催化剂的XPS表征及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催化剂的TEM表征及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催化剂的NH3-TPD表征及分析第55页
    4.3 机理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8-60页
    5.1 全文总结第58-59页
    5.2 工作展望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6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绿原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
下一篇:基于视觉显著区提取的图像检索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