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符号说明 | 第10-11页 |
| 第一章 模式识别受体在抗病原体先天免疫中的作用 | 第11-25页 |
| 一、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概述 | 第11-23页 |
| 1. 体液免疫 | 第11-13页 |
| 1.1. 抗菌肽 | 第11-13页 |
| 1.2. 血淋巴的凝集 | 第13页 |
| 1.3. 酚氧化酶原系统的激活 | 第13页 |
| 2. 细胞免疫 | 第13-14页 |
| 2.1. 吞噬 | 第14页 |
| 2.2. 包被和结节的形成 | 第14页 |
| 3. 模式识别受体 | 第14-23页 |
| 3.1. 革兰氏阴性菌结合蛋白 | 第15页 |
| 3.2. 肽聚糖识别蛋白 | 第15页 |
| 3.3. 清道夫受体 | 第15-19页 |
| 3.4. 含硫脂蛋白 | 第19页 |
| 3.5. 纤维蛋白原样结构域免疫凝集素 | 第19-20页 |
| 3.6. C-型凝集素 | 第20-21页 |
| 3.7. 唐氏综合症细胞粘附分子 | 第21-22页 |
| 3.8. 半乳糖苷结合凝集素 | 第22-23页 |
|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日本囊对虾B类清道夫受体在抗细菌免疫中的功能 | 第25-51页 |
| 一、前言 | 第25-26页 |
| 二、材料和方法 | 第26-35页 |
| 1. 试剂、仪器、载体和菌株 | 第26-27页 |
| 2. 细菌刺激和组织样品提取 | 第27页 |
| 3. RNA的提取 | 第27-28页 |
| 4. 实时定量PCR(qRT-PCR) | 第28页 |
| 5. 序列信息分析 | 第28页 |
| 6. MjSR-B1的胞外结构域的重组表达和蛋白纯化 | 第28-30页 |
| 7. SDS-PAGE | 第30页 |
| 8. 细菌凝集实验 | 第30-31页 |
| 9. 细菌结合和免疫印迹 | 第31页 |
| 10. 糖结合实验 | 第31-32页 |
| 11. RNA干扰和过表达 | 第32页 |
| 12. 细菌清除 | 第32-33页 |
| 13. 细菌荧光标记和吞噬率检测 | 第33-34页 |
| 14. 吞噬相关基因和抗菌肽表达水平检测 | 第34-35页 |
| 三、结果 | 第35-48页 |
| 1. MjSR-B1全长的克隆和鉴定 | 第35-39页 |
| 2. MjSR-B1的组织分布和表达模式 | 第39-40页 |
| 3. MjSR-B1胞外结构域重组蛋白rMjSR-B1可以凝集细菌 | 第40-41页 |
| 4. rMjSR-B1可以结合细菌和多糖 | 第41页 |
| 5. MjSR-B1促进对虾体内细菌清除 | 第41-44页 |
| 6. MjSR-B1调节对虾细菌吞噬 | 第44页 |
| 7. MjSR-B1调节吞噬相关基因和抗菌肽的表达 | 第44-48页 |
| 四、讨论 | 第48-51页 |
| 第三章 日本囊对虾含卷曲螺旋结构域的C-型凝集素参与抗病毒和抗细菌免疫 | 第51-63页 |
| 一、前言 | 第51-52页 |
| 二、材料和方法 | 第52-54页 |
| 1. 试剂、仪器、载体和菌株 | 第52页 |
| 2. WSSV刺激、细菌刺激和组织样品提取 | 第52页 |
| 3. RNA的提取 | 第52页 |
| 4. 半定量RT-PCR和实时定量RT-PCR(qRT-PCR) | 第52页 |
| 5. 序列信息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6. MjcLec的重组表达和蛋白纯化 | 第53-54页 |
| 7. SDS-PAGE | 第54页 |
| 8. 细菌凝集实验 | 第54页 |
| 9. 细菌结合和免疫印迹 | 第54页 |
| 10. 糖结合 | 第54页 |
| 11. RNA干扰 | 第54页 |
| 三、结果 | 第54-60页 |
| 1. MjcLec全长的克隆和鉴定 | 第54-56页 |
| 2. MjcLec的组织分布和表达模式 | 第56页 |
| 3. 细菌凝集实验 | 第56-58页 |
| 4. 细菌结合和糖结合 | 第58-59页 |
| 5. 干扰MjcLec后促进WSSV复制同时抑制甲壳肽表达 | 第59-60页 |
| 四、讨论 | 第60-63页 |
| 创新点总结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-75页 |
| 攻读期间发表文章 | 第75-76页 |
| 附件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