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Contents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"双转移战略"实施的背景 | 第13页 |
·土地资源利用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 | 第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与内容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的关键问题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思路与论文基本架构 | 第18页 |
·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8-2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·DEA方法在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| 第23-27页 |
第二章 综合效益评价概念与理论综述 | 第27-34页 |
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概念 | 第27页 |
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 | 第27-28页 |
·多目标评价 | 第27-28页 |
·评价具有动态性 | 第28页 |
·评价具有差异性 | 第28页 |
·评价体系具有协调性 | 第28页 |
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综述 | 第28-34页 |
·土地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8-30页 |
·区位理论 | 第30页 |
·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| 第30-31页 |
·乘数理论 | 第31-32页 |
·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服务价值理论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概述 | 第34-44页 |
·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内涵 | 第34页 |
·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特点 | 第34-36页 |
·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理论框架 | 第36-44页 |
·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的发展规律 | 第36-37页 |
·产业转移园复杂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组成部分 | 第38-40页 |
·评价原则 | 第40-41页 |
·评价的实现途径 | 第41-44页 |
第四章 基于DEA模型的园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| 第44-59页 |
·产业转移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指导思想 | 第44-45页 |
·DEA评价方法的选择. | 第45-47页 |
·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 | 第45页 |
·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原则 | 第47-48页 |
·指标体系的简练性与信息综合能力强 | 第47页 |
·基础数据的可靠性高与灵敏度强 | 第47页 |
·有可比性与可接受性 | 第47-48页 |
·数据获取成本低,替代性好 | 第48页 |
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导向性 | 第48页 |
·评价方法的计算 | 第48-59页 |
·指标确立的目的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效益评价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| 第49-54页 |
·数据的处理与说明 | 第54-55页 |
·DEA模型对园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计算 | 第55-59页 |
第五章 实证研究--以恩平产业转移园为例 | 第59-67页 |
·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区概述 | 第59页 |
·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区土地利用各效益实证研究 | 第59-65页 |
·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| 第59-61页 |
·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区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| 第63-64页 |
·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区土地利用支持系统定性分析 | 第64-65页 |
·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析 | 第65-67页 |
第六章 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对策 | 第67-70页 |
·强调园区规划的重要性 | 第67页 |
·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与保护 | 第67页 |
·加大投资与调整投资构成并重 | 第67-68页 |
·提升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水平并重 | 第68页 |
·建立完善园区环境管理机制 | 第68-69页 |
·园区由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 | 第69-7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2页 |
结论 | 第70页 |
展望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附录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