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1页 |
1.1 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其危害 | 第14-16页 |
1.1.1 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 | 第14页 |
1.1.2 水体重金属污染来源 | 第14-15页 |
1.1.3 水生动物吸收重金属的途径和积累 | 第15-16页 |
1.1.4 重金属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| 第16页 |
1.2 蛋白质氧化损伤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9页 |
1.3 研究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背景 | 第19页 |
1.3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水体Cu~(2+)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血淋巴ROS和血蓝蛋白含量的影响 | 第21-26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1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1页 |
2.1.2 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21-22页 |
2.1.3 染毒方法 | 第22页 |
2.1.4 采样及样品处理 | 第22页 |
2.1.5 血淋巴ROS含量的测定 | 第22页 |
2.1.6 血清血蓝蛋白含量的测定 | 第22页 |
2.1.7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2.1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血淋巴ROS含量的影响 | 第23页 |
2.2.2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血清血蓝蛋白含量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2.3 讨论 | 第24-26页 |
2.3.1 Cu~(2+)胁迫对螯虾血淋巴ROS含量的影响 | 第24页 |
2.3.2 Cu~(2+)胁迫对螯虾血清血蓝蛋白含量的影响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水体Cu~(2+)胁迫对克氏原螯虾T-AOC能力和GSH-Px活力的影响 | 第26-34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1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6页 |
3.1.2 染毒方法 | 第26页 |
3.1.3 采样及样品处理 | 第26-27页 |
3.1.4 酶液的制备 | 第27页 |
3.1.5 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 | 第27页 |
3.1.6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27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2.1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血清T-AOC能力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2.2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肝胰腺T-AOC能力的影响 | 第28页 |
3.2.3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鳃T-AOC能力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2.4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肌肉T-AOC能力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2.5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血清GSH-Px活力的影响 | 第30页 |
3.2.6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肝胰腺GSH-Px活力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2.7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鳃GSH-Px活力的影响 | 第31页 |
3.2.8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肌肉GSH-Px活力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3 讨论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水体Cu~(2+)胁迫对克氏原螯虾组织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| 第34-44页 |
4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6页 |
4.1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34页 |
4.1.2 主要试剂的配置 | 第34-35页 |
4.1.3 染毒方法 | 第35页 |
4.1.4 采样及样品处理 | 第35页 |
4.1.5 组织匀浆制备 | 第35页 |
4.1.6 组织活性氧(ROS)含量的测定 | 第35页 |
4.1.7 蛋白质羰基(PCO)含量的测定 | 第35页 |
4.1.8 DNA-蛋白质交联(DPC)系数的测定 | 第35-36页 |
4.1.9 数据处理与分析 | 第36页 |
4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1页 |
4.2.1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肝胰腺ROS含量的影响 | 第36页 |
4.2.2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鳃ROS含量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4.2.3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肌肉ROS含量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2.4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肝胰腺PCO含量的影响 | 第38页 |
4.2.5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鳃PCO含量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2.6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肌肉PCO含量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2.7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肝胰腺DPC系数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2.8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鳃DPC系数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2.9 不同浓度Cu~(2+)暴露对螯虾肌肉DPC系数的影响 | 第41页 |
4.3 讨论 | 第41-44页 |
4.3.1 Cu~(2+)胁迫对螯虾组织ROS含量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3.2 Cu~(2+)胁迫对螯虾组织PCO含量的影响 | 第42页 |
4.3.3 Cu~(2+)胁迫对螯虾组织DPC系数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水体Cu~(2+)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和鳃显微结构的影响 | 第44-51页 |
5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6页 |
5.1.1 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44页 |
5.1.2 主要试剂的配置 | 第44-45页 |
5.1.3 染毒方法 | 第45页 |
5.1.4 采样及样品处理 | 第45页 |
5.1.5 组织切片的制作 | 第45-46页 |
5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49页 |
5.2.1 Cu~(2+)胁迫对螯虾肝胰腺组织病理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5.2.2 Cu~(2+)胁迫对螯虾鳃组织病理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5.3 讨论 | 第49-51页 |
5.3.1 Cu~(2+)胁迫对螯虾肝胰腺显微结构的影响 | 第49页 |
5.3.2 Cu~(2+)胁迫对螯虾鳃显微结构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62-63页 |
承诺书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