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引言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债权人撤销权的历史沿革 | 第13-17页 |
第2章 债权人撤销权的性质 | 第17-20页 |
2.1 请求权说 | 第17页 |
2.2 形成权说 | 第17-18页 |
2.3 责任说 | 第18页 |
2.4 折中说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| 第20-25页 |
3.1 债权人撤销权成立的客观要件 | 第20-23页 |
3.1.1 债权成立于诈害行为之前 | 第21页 |
3.1.2 须为金钱债权或者可以转化为金钱债权的债权 | 第21页 |
3.1.3 债务人实施了财产处分行为 | 第21-22页 |
3.1.4 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 | 第22-23页 |
3.2 债权人撤销权成立的主观要件 | 第23-25页 |
第4章 债权人撤销权的效力 | 第25-28页 |
4.1 对债务人的效力 | 第25页 |
4.2 对受益人的效力 | 第25-26页 |
4.3 对债权人的效力 | 第26-27页 |
4.4 撤销之诉判决的效力 | 第27-28页 |
第5章 债权人撤销权诉讼制度的完善 | 第28-39页 |
5.1 明确债权人撤销权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| 第28-33页 |
5.1.1 债权人撤销权之诉的原告 | 第28-29页 |
5.1.2 债权人撤销权之诉的被告 | 第29-33页 |
5.2 适当拓展债权人撤销权适用范围 | 第33-37页 |
5.2.1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行为 | 第33-35页 |
5.2.2 夫妻一方利用离婚逃债行为 | 第35-36页 |
5.2.3 对个别债权人的单独清偿行为 | 第36-37页 |
5.3 明确撤销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分配 | 第37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附件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