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3-14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1.4.1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4页 |
1.4.2 不足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文献述评与理论基础 | 第15-29页 |
2.1 相关概念解释 | 第15-17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17-24页 |
2.2.1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7页 |
2.2.2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7-21页 |
2.2.3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21-23页 |
2.2.4 文献简评 | 第23-24页 |
2.3 理论框架与理论机制 | 第24-29页 |
2.3.1 理论框架 | 第24-27页 |
2.3.2 理论机制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历程与进展 | 第29-39页 |
3.1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历程 | 第29-30页 |
3.2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分析 | 第30-35页 |
3.2.1 双边贸易总额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2.2 双边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变化分析 | 第32页 |
3.2.3 双边贸易额在东盟对外贸易中的变化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2.4 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增长迅速的原因分解 | 第34-35页 |
3.3 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3.1 中国向东盟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3.2 中国从东盟进口商品结构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.3 双边贸易结构的综合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模型构建 | 第39-46页 |
4.1 中国和东盟对外贸易额增长模型的模型构建 | 第39-41页 |
4.1.1 对外贸易额增长模型的模型构造 | 第39-40页 |
4.1.2 对外贸易额增长模型的系数定义 | 第40-41页 |
4.2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模型模型构建 | 第41-43页 |
4.2.1 双边贸易关系模型的模型构造 | 第41-42页 |
4.2.2 双边贸易关系模型的系数定义 | 第42-43页 |
4.3 中国和东盟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关系模型的模型构建 | 第43-46页 |
4.3.1 双方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关系模型的模型构造 | 第43-45页 |
4.3.2 双方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关系模型的系数定义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| 第46-59页 |
5.1 中国和东盟对外贸易额增长的实证分析 | 第46-49页 |
5.1.1 样本数据选取和回归结果 | 第46-47页 |
5.1.2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47-49页 |
5.1.3 小结 | 第49页 |
5.2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| 第49-53页 |
5.2.1 样本数据选取和回归结果 | 第49-50页 |
5.2.2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50-53页 |
5.2.3 小结 | 第53页 |
5.3 双方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| 第53-59页 |
5.3.1 样本数据选取和回归结果 | 第53-54页 |
5.3.2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54-58页 |
5.3.3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政策建议 | 第59-62页 |
6.1 总结 | 第59-60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60-62页 |
6.2.1 共同支持经济全球化,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| 第60-61页 |
6.2.2 加快双方消费市场融合,加强互联互通建设 | 第61页 |
6.2.3 加强产能合作,促进双方产业协同升级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