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| 第10页 |
1.2 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3 700℃蒸汽参数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4 蒸汽再热循环技术发展状况 | 第14-16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700℃超超临界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热力学计算分析 | 第18-27页 |
2.1 700℃超超临界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概况 | 第18-21页 |
2.1.1 700℃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机组基本参数 | 第18页 |
2.1.2 700℃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 | 第18-20页 |
2.1.3 700℃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杂项参数 | 第20-21页 |
2.2 热力学方法热效率计算模型 | 第21-24页 |
2.2.1 卡诺循环 | 第21页 |
2.2.2 热力学方法循环热效率计算 | 第21-23页 |
2.2.3 汽轮机热耗率计算 | 第23页 |
2.2.4 模型可用性验证 | 第23-24页 |
2.3 700℃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热力计算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3.1 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热力指标参数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3.2 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技术经济性比较 | 第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700℃亚临界无再热发电机组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1 蒸汽再热循环技术特点 | 第27-29页 |
3.1.1 蒸汽再热循环技术优势 | 第27-28页 |
3.1.2 蒸汽再热循环技术的不利因素 | 第28-29页 |
3.2 主蒸汽压力对发电机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3 700℃亚临界无再热发电机组 | 第30-33页 |
3.3.1 无再热发电机组提出 | 第30-31页 |
3.3.2 700℃亚临界无再热发电机组热经济参数 | 第31页 |
3.3.3 亚临界无再热发电机组优势 | 第31-3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700℃亚临界无再热与超超临界再热机组技术经济比较 | 第34-43页 |
4.1 两机组运行经济参数比较 | 第34-35页 |
4.2 两机组初投资比较 | 第35-37页 |
4.2.1 汽轮机增加投资 | 第35页 |
4.2.2 机组蒸汽管道增加投资 | 第35-36页 |
4.2.3 锅炉受热面增加投资 | 第36页 |
4.2.4 两机组初投资成本 | 第36-37页 |
4.3 两机组全寿命年限收益比较 | 第37-39页 |
4.3.1 两机组年初投资差额 | 第37-38页 |
4.3.2 两机组年标煤投资差额 | 第38页 |
4.3.3 两机组年投资费用分析 | 第38页 |
4.3.4 两机组全寿命年限内总收益差额比较 | 第38-39页 |
4.4 镍基高温材料价格变动对两机组初投资影响 | 第39-41页 |
4.4.1 700℃镍基高温材料研究状况 | 第39-40页 |
4.4.2 镍基高温材料价格变动对两机组初投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3-45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43-44页 |
5.2 后期工作建议及展望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