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选题缘由 | 第10-12页 |
1.1 本人的主观兴趣 | 第10页 |
1.2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| 第10-12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2.1 关于师幼互动定义的研究 | 第12页 |
2.2 关于师幼互动类型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2.3 关于师幼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13页 |
2.4 关于师幼互动现状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5 关与运用CLASS对师幼互动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3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3.1 农村 | 第16页 |
3.2 农村幼儿教师 | 第16页 |
3.3 师幼互动 | 第16页 |
3.4 集体教学活动 | 第16-17页 |
4 研究设计 | 第17-31页 |
4.1 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4.2 研究的具体内容 | 第17页 |
4.3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4.4 研究样本及工具 | 第18-31页 |
4.4.1 研究样本 | 第18-19页 |
4.4.2 研究工具 | 第19-31页 |
5 研究结果分析 | 第31-42页 |
5.1 十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量化分析 | 第31页 |
5.2 十名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性分析 | 第31-36页 |
5.2.1“情感支持”维度上的案例分析 | 第32-33页 |
5.2.2“班级组织”维度上的案例分析 | 第33-34页 |
5.2.3“教育支持”维度上的案例分析 | 第34-36页 |
5.3 不同背景因素对师幼互动的影响 | 第36-42页 |
5.3.1 教师教龄因素对师幼互动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5.3.2 教师学历因素对师幼互动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5.3.3 教师专业背景因素对师幼互动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5.3.4 教师是否在编因素对师幼互动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6 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师与低质量师幼互动教师的比较分析 | 第42-59页 |
6.1 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师的特点 | 第42-47页 |
6.1.1 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师在三大维度和十个维度的量化分析 | 第42-43页 |
6.1.2 高质量师幼互动教师在三大维度和十个维度的质性分析 | 第43-47页 |
6.2 低质量师幼互动教师的特点 | 第47-54页 |
6.2.1 低质量师幼互动教师的量化分析 | 第47-48页 |
6.2.2 低质量师幼互动教师的质性分析 | 第48-54页 |
6.3 高质量和低质量师幼互动行为的比较分析 | 第54-59页 |
6.3.1 高质量教师和低质量教师师幼互动的相同点 | 第55-56页 |
6.3.2 高质量教师和低质量教师师幼互动的不同点 | 第56-57页 |
6.3.3 高质量教师和低质量教师师幼互动差异的原因 | 第57-59页 |
7 教育建议 | 第59-62页 |
7.1 转变教学观念,尊重幼儿观点 | 第59页 |
7.2 加强理论知识与经验的学习,提升自身反思能力 | 第59-60页 |
7.3 提升教师敏感性,加强行为管理 | 第60页 |
7.4 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,鼓励教师间相互观摩学习 | 第60-61页 |
7.5 改善教师工作状态,根据教师水平安排适合的岗位 | 第61-62页 |
8 研究反思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