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合动作工况下液压挖掘机动臂与转台节能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液压挖掘机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2.1 挖掘机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挖掘机动臂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3 挖掘机转台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1.2.4 挖掘机多工作装置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课题的提出 | 第18-19页 |
1.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设计 | 第21-31页 |
2.1 挖掘机典型工况及复合动作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1.1 典型工况 | 第21-22页 |
2.1.2 复合动作过程 | 第22-23页 |
2.2 系统各模块设计 | 第23-27页 |
2.2.1 动臂下降势能回收模块设计 | 第23-24页 |
2.2.2 转台制动能量回收模块设计 | 第24-25页 |
2.2.3 能量存储与释放模块设计 | 第25-27页 |
2.3 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27-30页 |
2.3.1 总体设计要求 | 第27页 |
2.3.2 总体设计方案 | 第27-30页 |
2.4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系统主要元件选型及参数匹配研究 | 第31-38页 |
3.1 动臂和转台模块主要元件选型及参数匹配 | 第31-32页 |
3.2 能量存储与释放模块主要元件选型及参数匹配 | 第32-37页 |
3.2.1 蓄能器选型及参数匹配 | 第32-35页 |
3.2.2 回收马达选型及参数匹配 | 第35-36页 |
3.2.3 发电机选型及参数匹配 | 第36-37页 |
3.3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节能研究 | 第38-57页 |
4.1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38-44页 |
4.1.1 模型建立 | 第38-39页 |
4.1.2 参数设置 | 第39-41页 |
4.1.3 模型动作过程 | 第41-42页 |
4.1.4 系统控制策略 | 第42-44页 |
4.2 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仿真分析 | 第44-50页 |
4.2.1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2.2 系统节能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2.3 系统能量损失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3 其它能量回收方式下的系统节能研究 | 第50-55页 |
4.3.1 液压式能量回收系统 | 第50-52页 |
4.3.2 电力式能量回收系统 | 第52-55页 |
4.4 综合比较分析 | 第55页 |
4.5 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关键参数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研究 | 第57-73页 |
5.1 蓄能器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 | 第57-62页 |
5.1.1 初始容积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5.1.2 充气压力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1.3 最低工作压力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5.2 回收马达排量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5.3 节流阀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5.3.1 节流阀的有无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5.3.2 节流阀的孔径对系统节能效果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5.4 电液协调式能量回收系统的改进 | 第67-72页 |
5.4.1 动臂下降的变量回收马达控制 | 第67-69页 |
5.4.2 转台制动的防反转控制 | 第69-72页 |
5.5 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6章 蓄能器对系统节能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| 第73-80页 |
6.1 实验方案 | 第73-74页 |
6.2 实验设备 | 第74-76页 |
6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6-79页 |
6.4 小结 | 第79-80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