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草乌类蒙药化学成分 | 第10-14页 |
1.1.1 生物碱类成分 | 第10-13页 |
1.1.2 其他成分 | 第13-14页 |
1.2 草乌类蒙药药理作用 | 第14-15页 |
1.2.1 镇痛作用 | 第14页 |
1.2.2 抗炎作用 | 第14页 |
1.2.3 强心作用 | 第14页 |
1.2.4 抑瘤作用 | 第14页 |
1.2.5 其他药理作用 | 第14-15页 |
1.3 草乌类蒙药毒性研究 | 第15页 |
1.3.1 神经毒性作用 | 第15页 |
1.3.2 心脏毒性作用 | 第15页 |
1.3.3 其他毒性作用 | 第15页 |
1.4 草乌类蒙药质量控制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5 草乌类蒙药配伍减毒机理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6 本课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草乌类蒙药配伍毒性成分含量研究 | 第18-34页 |
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18页 |
2.1.1 仪器与设备 | 第18页 |
2.1.2 药品与试剂 | 第18页 |
2.2 三种双酯型生物碱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| 第18-25页 |
2.2.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| 第18-19页 |
2.2.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19-20页 |
2.2.3 色谱条件 | 第20页 |
2.2.4 线性关系考察 | 第20-21页 |
2.2.5 精密度实验 | 第21页 |
2.2.6 重复性试验 | 第21-22页 |
2.2.7 稳定性试验 | 第22页 |
2.2.8 加样回收实验 | 第22-23页 |
2.2.9 专属性试验 | 第23-25页 |
2.3 草乌类蒙药配伍煎剂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 | 第25-31页 |
2.3.1 草乌与诃子不同比例配伍含量测定结果 | 第25-27页 |
2.3.2 草乌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 | 第27-28页 |
2.3.3 制草乌与诃子不同比例配伍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 | 第28-29页 |
2.3.4 草乌叶与诃子不同比例配伍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 | 第29-30页 |
2.3.5 草乌花与诃子不同比例配伍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 | 第30-31页 |
2.4 小结与讨论 | 第31-34页 |
第3章 草乌类蒙药配伍煎剂指纹图谱研究 | 第34-46页 |
3.1 仪器与试剂 | 第34-35页 |
3.1.1 仪器与设备 | 第34页 |
3.1.2 药品与试剂 | 第34-35页 |
3.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35页 |
3.2.1 草乌类蒙药单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35页 |
3.2.2 草乌类蒙药与诃子、甘草配伍合煎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35页 |
3.3 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 | 第35页 |
3.4 精密度 | 第35-36页 |
3.5 重复性 | 第36-37页 |
3.6 稳定性 | 第37-38页 |
3.7 草乌类蒙药HPLC指纹图谱检测结果 | 第38-44页 |
3.7.1 草乌与诃子不同比例配伍指纹图谱 | 第38-43页 |
3.7.2 草乌类蒙药配伍指纹图谱共有特征成分 | 第43-44页 |
3.8 小结与讨论 | 第44-46页 |
第4章 草乌与诃子配伍特征性成分分析 | 第46-52页 |
4.1 仪器和材料 | 第46页 |
4.1.1 实验仪器 | 第46页 |
4.1.2 试剂和药材 | 第46页 |
4.2 实验条件 | 第46-47页 |
4.2.1 液相色谱条件 | 第46页 |
4.2.2 质谱条件 | 第46-47页 |
4.3 HPLC-MS检测结果 | 第47-51页 |
4.4 小结与讨论 | 第51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