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界面脱粘缺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3 多层粘接结构粘接缺陷的产生机理 | 第17-21页 |
1.3.1 生产缺陷 | 第18-20页 |
1.3.2 服役缺陷 | 第20-21页 |
1.4 多层粘接结构粘接缺陷的超声检测 | 第21-23页 |
1.5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超声检测参数的选择规律 | 第25-35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2.2 样品制备 | 第25-26页 |
2.3 HS620超声波探伤仪 | 第26-27页 |
2.4 参数选择规律 | 第27-33页 |
2.4.1 探伤声速 | 第28页 |
2.4.2 观察范围 | 第28-29页 |
2.4.3 增益 | 第29-30页 |
2.4.4 探头 | 第30-33页 |
2.5 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多层粘接结构界面脱粘缺陷分析 | 第35-49页 |
3.1 界面脱粘缺陷的定位分析 | 第36-43页 |
3.1.1 粘接良好 | 第36-38页 |
3.1.2 一界面脱粘 | 第38-39页 |
3.1.3 二界面脱粘 | 第39-40页 |
3.1.4 三界面脱粘 | 第40-41页 |
3.1.5 四界面脱粘 | 第41-43页 |
3.2 界面脱粘缺陷的定量分析 | 第43-47页 |
3.2.1 测长法 | 第43-44页 |
3.2.2 当量法 | 第44-47页 |
3.3 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4章 动车车窗多层粘接结构界面缺陷超声检测装置设计 | 第49-55页 |
4.1 动车车窗用超声检测装置的设计思路 | 第49-51页 |
4.2 动车车窗多层粘接结构界面缺陷超声检测装置结构设计 | 第51-54页 |
4.2.1 硬件系统 | 第51-52页 |
4.2.2 软件系统 | 第52-53页 |
4.2.3 展望 | 第53-54页 |
4.3 小结 | 第54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