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导论 | 第11-19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4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2.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(三) 论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 文献分析法 | 第18页 |
2. 问卷调查法 | 第18页 |
3. 访谈法 | 第18-19页 |
一、我国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背景及实施情况 | 第19-28页 |
(一) 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背景及发展 | 第19-24页 |
1. 普及法律常识阶段 | 第21-22页 |
2. 法治宣传教育阶段 | 第22-23页 |
3.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普及教育阶段 | 第23-24页 |
4.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阶段 | 第24页 |
(二) 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政策的变化 | 第24-26页 |
1. 法治宣传教育内容 | 第25页 |
2. 法治宣传教育定位 | 第25-26页 |
3. 法治宣传教育方式 | 第26页 |
(三) 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 | 第26-28页 |
1. 农民的整体法律意识提高 | 第26-27页 |
2. 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增强 | 第27-28页 |
二、农村地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证调查 | 第28-39页 |
(一) 田野调查点概况 | 第28-29页 |
(二) S市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情况 | 第29-30页 |
1. S市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主体 | 第29页 |
2. S市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与方式 | 第29-30页 |
(三) 调查结果 | 第30-39页 |
三、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39-53页 |
(一) 社会层面的问题及分析 | 第39-43页 |
1. 习惯法的存在与运行 | 第39-40页 |
2. 缺乏法治的文化氛围 | 第40-41页 |
3. 城乡法治理念之分野 | 第41-43页 |
(二) 政府层面的问题及分析 | 第43-48页 |
1. 普法规划的落实不足 | 第43-44页 |
2. 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定位偏移 | 第44-45页 |
3. 运动式宣传的实效缺陷 | 第45-48页 |
(三) 个人层面的问题及分析 | 第48-53页 |
1. 对法律的需求不明 | 第48-50页 |
2. 厌诉传统与盲从心理 | 第50-52页 |
3. 获取法律知识的有效渠道受限 | 第52-53页 |
四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对策建议 | 第53-60页 |
(一) 构筑调研-宣传模式 | 第54-55页 |
(二) 适应农村人口年龄两极化的宣传教育 | 第55-56页 |
(三) 合理利用法治的本土资源 | 第56-57页 |
(四) 改变“灌输式”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 | 第57-58页 |
(五) 营造法治的文化氛围 | 第58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附录1: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6-67页 |
附录2: 针对S市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调查问卷及统计结果 | 第67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