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框架论文

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概述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状况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发展状况第12-14页
    1.3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受力分析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填充墙对结构耗能的影响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填充墙对结构变形能力及刚度的影响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带填充墙对结构的破坏第15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9页
第2章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力学模型第19-25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19页
    2.2 有效刚度模型第19页
    2.3 等效斜撑模型第19-21页
    2.4 等效中心支撑框架模型第21页
    2.5 三撑杆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2.6 等效平面框架模型第22页
    2.7 墙框并联模型第22-23页
    2.8 有限元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2.9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3章 框架填充墙结构地震分析理论和方法第25-3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5页
    3.2 框架填充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理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静力理论阶段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反应谱理论阶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动力理论阶段第26页
    3.3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和结构的非线性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非线性静力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非线性动力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增量动力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3.4 结构地震作用分析方法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静力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底部剪力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时程分析法第32-3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第4章 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第34-55页
    4.1 框架填充墙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方法第34-37页
    4.2 模型的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4.3 模型的建立第39-45页
    4.4 模态分析第45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填充墙在竖向的不同布置对于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填充墙沿楼层平面内的不同布置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第48-53页
    4.5 与规范规定的框架结构周期折减系数进行比照第53-54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5章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反应谱法分析第55-63页
    5.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5-58页
    5.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位移分析结果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地震剪力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结论与展望第63-65页
    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3页
    展望第63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9页
作者简介第69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9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动力对太湖营养盐循环及藻类生长的影响
下一篇:“主位”与“客位”视角下的民俗呈现与文化认同--以新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