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透射光栅谱仪支撑调节机构总体方案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·X 射线诊断技术的分类及发展 | 第10-11页 |
| ·X 射线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1页 |
| ·课题来源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·技术路线及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2 光栅谱仪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4-26页 |
| ·引言 | 第14页 |
| ·调节对象及环境分析 | 第14-15页 |
| ·设计准则与技术指标 | 第15-16页 |
| ·设计准则 | 第15页 |
| ·技术指标 | 第15-16页 |
| ·流程与功能分析 | 第16-18页 |
| ·流程分析 | 第16-17页 |
| ·功能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8-25页 |
| ·前置狭缝调节组件 | 第19-21页 |
| ·光栅调节组件 | 第21页 |
| ·衰减片调节组件 | 第21-22页 |
| ·前端屏蔽管组件 | 第22-23页 |
| ·光栅室组件 | 第23-24页 |
| ·后端屏蔽管组件 | 第24页 |
| ·辅助装校转运小车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3 谱仪支撑调节机构关键技术研究 | 第26-33页 |
| ·引言 | 第26页 |
| ·定轴旋转精确控制 | 第26-27页 |
| ·定轴旋转元件分类及调节参数 | 第26页 |
| ·原理及结构设计 | 第26-27页 |
| ·通气避光性设计 | 第27-29页 |
| ·通气避光性要求 | 第27-28页 |
| ·原理及结构设计 | 第28-29页 |
| ·气密性及真空控制技术 | 第29-32页 |
| ·气密性及真空度概念 | 第29-30页 |
| ·气密性及真空度的检测 | 第30页 |
| ·真空实现及保持技术 | 第30-3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| 4 谱仪误差分析及补偿 | 第33-42页 |
| ·引言 | 第33页 |
| ·误差来源 | 第33页 |
| ·误差补偿 | 第33-41页 |
| ·定轴旋转调节误差补偿 | 第35-37页 |
| ·平面调节误差补偿 | 第37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5 谱仪关键件有限元分析 | 第42-54页 |
| ·引言 | 第42-44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基本思想 | 第42页 |
| ·Ansys Workbench 软件简介 | 第42-44页 |
| ·关键件结构静力学分析 | 第44-49页 |
| ·谱仪整体静力学分析理论 | 第44-45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| 第45-47页 |
| ·刚强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关键件结构模态分析 | 第49-53页 |
| ·结构模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建立 | 第50-51页 |
| ·模态分析结果 | 第51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6 结论及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54-55页 |
| ·后续工作展望 | 第55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附录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