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1.2.1 相关概念 | 第13页 |
1.2.2 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4-19页 |
1.3.1 农村聚落时空布局及变动特征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.2 农村聚落时空布局变化驱动力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3.3 农村聚落布局优化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3.4 对本研究启示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1.5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| 第21-23页 |
1.5.1 研究可能的创新 | 第21页 |
1.5.2 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准备 | 第23-27页 |
2.1 研究区域 | 第23-26页 |
2.1.1 区位及自然条件概况 | 第23-24页 |
2.1.2 社会经济概况 | 第24-26页 |
2.2 数据准备 | 第26-27页 |
2.2.1 数据来源 | 第26页 |
2.2.2 数据处理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环洱海地区农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| 第27-37页 |
3.1 农村聚落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1.1 农村聚落扩展动态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1.2 农村聚落景观格局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2 农村聚落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| 第32-37页 |
3.2.1 农村聚落布局密度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2.2 农村聚落布局方位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2.3 农村聚落布局模式分析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环洱海地区农村聚落时空演变驱动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57页 |
4.1 宏观尺度的驱动力分析 | 第37-41页 |
4.1.1 变量选取 | 第37页 |
4.1.2 测度模型构建 | 第37-38页 |
4.1.3 结果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 微观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57页 |
4.2.1 基于经济实力的农村聚落时空布局及演变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2.2 基于人口规模的农村聚落时空布局及演变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2.3 基于交通通达性的农村聚落时空布局及演变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2.4 基于中心城区影响力的农村聚落时空布局及演变分析 | 第51-55页 |
4.2.5 基于城镇用地变动的农村聚落时空布局及演变分析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环洱海地区农村聚落布局优化分析 | 第57-64页 |
5.1 农村聚落区位适宜性等级划分及分值测度 | 第57-59页 |
5.1.1 指标体系构建及等级划分 | 第57页 |
5.1.2 聚落区位适宜性分值测度 | 第57-59页 |
5.2 农村聚落类型划分及优化选择 | 第59-64页 |
第6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