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数码印花的光谱预测模型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对象与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 论文结构 | 第13-14页 |
2 数码印花理论与技术基础 | 第14-26页 |
2.1 数码印花原理 | 第14-19页 |
2.1.1 活性染料呈色原理 | 第14-15页 |
2.1.2 半色调呈色原理 | 第15-16页 |
2.1.3 颜色测量原理及颜色再现评价方法 | 第16-18页 |
2.1.4 光谱预测原理 | 第18-19页 |
2.2 数码印花技术 | 第19-24页 |
2.2.1 印染技术 | 第19-20页 |
2.2.2 色彩管理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2.3 光谱预测技术 | 第21-24页 |
2.3 数码印花工艺流程 | 第24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3 数码喷墨印花颜色特性分析 | 第26-31页 |
3.1 数码喷墨印花材料光学特性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1.1 纤维的光学特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1.2 承印物纹理结构对光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 数码喷墨印花呈色特性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.1 数码喷墨印花活性染料发色条件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.2 数码喷墨印花色域分析 | 第29页 |
3.2.3 数码喷墨印花基色光谱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4 数码喷墨印花光谱预测模型实验方案设计 | 第31-42页 |
4.1 实验承印材料选择 | 第31-33页 |
4.2 实验设备参数确定 | 第33-36页 |
4.2.1 数码喷墨印花设备稳定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2.2 数码喷墨印花设备参数确定 | 第34-36页 |
4.3 实验颜色测量方案确定 | 第36-40页 |
4.3.1 颜色测量方法确定 | 第36-37页 |
4.3.2 颜色测量误差分析与修正 | 第37-40页 |
4.4 实验样本设计与数据采集 | 第40页 |
4.4.1 实验样本设计 | 第40页 |
4.4.2 实验样本色靶的喷印与数据采集 | 第4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5 数码喷墨印花光谱预测模型构建 | 第42-64页 |
5.1 光谱预测模型的实验步骤 | 第42-43页 |
5.2 基于减色法的正向光谱预测模型构建 | 第43-56页 |
5.2.1 数码喷墨印花基色光谱预测 | 第43-47页 |
5.2.2 叠印次数对正向光谱预测模型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5.2.3 正向光谱预测模型建立 | 第50-52页 |
5.2.4 正向光谱预测模型优化 | 第52-54页 |
5.2.5 与经典光谱预测模型的对比与评价 | 第54-56页 |
5.3 基于特征光谱的反向光谱预测模型构建 | 第56-62页 |
5.3.1 基于特征光谱的颜色分解 | 第57-60页 |
5.3.2 基于特征光谱的网点预测 | 第60-61页 |
5.3.3 预测结果与评价 | 第61-6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6.1 论文成果与创新点 | 第64-65页 |
6.2 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展望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1-72页 |
附录 | 第72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