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9-17页 |
一.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二. 研究目的、方法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3.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三. 研究范围界定 | 第11-13页 |
1.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 | 第11-12页 |
2. 参考文献范围界定 | 第12-13页 |
四. 既往研究及论文框架 | 第13-17页 |
1. 既往研究 | 第13-16页 |
2. 论文框架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公共建筑设计要素对物理环境及能耗影响机理研究发展综述 | 第17-30页 |
1.1 研究思路变迁:从单一到复合 | 第17-21页 |
1.1.1 设计要素、单一要素研究、复合要素研究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1.1.2 单一要素对物理环境及能耗影响机理的研究发展 | 第19-20页 |
1.1.3 复合要素对物理环境及能耗影响机理的研究发展 | 第20-21页 |
1.2 研究方法变迁:从实体模型研究到虚拟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| 第21-24页 |
1.2.1 基于实体的研究发展 | 第22-24页 |
1.2.2 虚拟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发展 | 第24页 |
1.3 研究的局限性与研究的发展方向 | 第24-29页 |
1.3.1 研究的建筑类型有待扩展 | 第25-26页 |
1.3.2 未来应结合优化算法进行更复杂的空间要素研究 | 第26-28页 |
1.3.3 复合要素多目标的研究成为趋势 | 第28-2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建筑设计要素对物理环境及能耗影响机理研究方法发展变迁 | 第30-54页 |
2.1 不同时期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30-39页 |
2.1.1 实体模型研究法 | 第30-35页 |
2.1.2 计算机软件模拟研究法 | 第35-38页 |
2.1.3 优化算法介入的研究方法 | 第38-39页 |
2.2 不同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对比 | 第39-49页 |
2.2.1 光环境的计算机软件模拟特点及对比 | 第39-40页 |
2.2.2 热环境的计算机软件模拟特点及对比 | 第40页 |
2.2.3 能耗软件的计算机模拟特点及对比 | 第40-43页 |
2.2.4 优化算法及耦合模拟软件的特点及对比 | 第43-49页 |
2.3 实际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| 第49-53页 |
2.3.1 多方法联合研究 | 第49-52页 |
2.3.2 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 | 第52-5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三章 单一要素对建筑物理环境及能耗影响研究 | 第54-87页 |
3.1 窗系统相关要素的影响研究 | 第54-61页 |
3.1.1 窗系统相关要素研究的发展趋势 | 第54-56页 |
3.1.2 无遮阳构件的窗系统相关要素研究成果分析 | 第56-59页 |
3.1.3 有遮阳构件的窗系统相关要素研究成果分析 | 第59-61页 |
3.2 中庭相关要素的影响研究 | 第61-74页 |
3.2.1 中庭研究的发展趋势 | 第61-64页 |
3.2.2 中庭相关要素对光环境影响研究成果分析 | 第64-69页 |
3.2.3 中庭相关要素对热环境影响研究成果分析 | 第69-74页 |
3.3 建筑整体形态相关要素的影响研究 | 第74-80页 |
3.3.1 建筑整体形态相关要素的影响研究发展趋势 | 第74-75页 |
3.3.2 自遮阳建筑形态研究成果分析 | 第75-76页 |
3.3.3 曲屋面研究成果分析 | 第76-79页 |
3.3.4 其他建筑形态相关要素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
3.4 空间布局方式的影响研究 | 第80-85页 |
3.4.1 庭院相关要素研究 | 第80-84页 |
3.4.2 建筑群体布局相关要素研究 | 第84-8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第四章 复合要素对建筑物理环境及能耗影响研究 | 第87-106页 |
4.1 复合要素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| 第87-92页 |
4.1.1 研究目标从单一目标到多目标 | 第87-90页 |
4.1.2 研究要素范围从局部到整体 | 第90-92页 |
4.2 复合要素研究成果分析 | 第92-104页 |
4.2.1 窗系统相关复合要素研究成果分析 | 第93-96页 |
4.2.2 建筑整体形态相关复合要素研究成果分析 | 第96-101页 |
4.2.3 建筑整体复合要素研究成果分析 | 第101-10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04-106页 |
结语 | 第106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23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23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-12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