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2 金州新区外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案例背景 | 第14-22页 |
| 2.1 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2.1.1 发展历程 | 第14页 |
| 2.1.2 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2.1.3 开展现状 | 第15页 |
| 2.2 金州新区外企工资集体协商的发展与现状 | 第15-22页 |
| 2.2.1 外企发展状况 | 第15页 |
| 2.2.2 职工待遇情况 | 第15-19页 |
| 2.2.3 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和劳资矛盾 | 第19-22页 |
| 3 金州新区外企工资集体协商案例分析 | 第22-32页 |
| 3.1 金州新区外企工资集体协商案例描述 | 第22-26页 |
| 3.1.1 主要做法 | 第22-25页 |
| 3.1.2 基本程序 | 第25-26页 |
| 3.2 金州新区外资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| 3.2.1 组织领导方式创新 | 第26页 |
| 3.2.2 协商程序规范 | 第26-27页 |
| 3.2.3 民主管理覆盖面广 | 第27页 |
| 3.3 金州新区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正向效应 | 第27-28页 |
| 3.3.1 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 | 第27页 |
| 3.3.2 有效地调整劳动关系 | 第27页 |
| 3.3.3 劳资双方得实惠 | 第27-28页 |
| 3.4 金州新区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现实困境及解决途径 | 第28-32页 |
| 3.4.1 解决开展协商动力不足、成本过高问题 | 第28-29页 |
| 3.4.2 解决工资增长不平衡问题 | 第29-30页 |
| 3.4.3 解决协商流于形式,部分企业态度消极问题 | 第30-32页 |
| 4 金州新区外企工资集体协商方案在全国推广的建议 | 第32-40页 |
| 4.1 金州新区外企工资集体协商在全国推广的可行性 | 第32-35页 |
| 4.1.1 方案推广前提的有利性 | 第32-33页 |
| 4.1.2 方案推广实施的合理性 | 第33-34页 |
| 4.1.3 方案推广落实的效益性 | 第34-35页 |
| 4.2 金州新区外企工资集体协商推广依靠三方机制建设 | 第35-37页 |
| 4.2.1 宏观机制建设 | 第35页 |
| 4.2.2 中观机制建设 | 第35-36页 |
| 4.2.3 微观机制建设 | 第36-37页 |
| 4.3 金州新区外企工资集体协商推广措施及注意事项 | 第37-40页 |
| 4.3.1 事前充分准备 | 第37-38页 |
| 4.3.2 事中规范到位 | 第38-39页 |
| 4.3.3 事后稳妥推进 | 第39-40页 |
|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| 致谢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