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高窟洪水风险分级和阈值确定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敦煌莫高窟遗产概况 | 第9-10页 |
1.1.2 莫高窟洪水灾害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大泉河流域自然环境和历史洪水概况 | 第16-28页 |
2.1 大泉河流域概况 | 第16-20页 |
2.1.1 流域总体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1.2 区域水文与水文地质概况 | 第17-18页 |
2.1.3 地质地貌和土壤植被特征 | 第18页 |
2.1.4 气候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1.5 流域径流特征 | 第19-20页 |
2.2 流域降雨特征 | 第20-23页 |
2.2.1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| 第20页 |
2.2.2 降水量的时间分布 | 第20-23页 |
2.3 区域暴雨特征 | 第23-24页 |
2.4 大泉河流域历史洪水事件 | 第24-25页 |
2.5 莫高窟洪水风险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莫高窟洪水风险分级 | 第28-35页 |
3.1 洪水风险的定义 | 第28页 |
3.2 洪水风险的基本特性 | 第28-30页 |
3.2.1 洪水风险的利害两重性 | 第28-29页 |
3.2.2 洪水风险的不可消除性 | 第29页 |
3.2.3 洪水风险的可管理性 | 第29-30页 |
3.3 洪水风险的分类 | 第30-31页 |
3.3.1 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| 第30页 |
3.3.2 短期的风险与长期的风险 | 第30页 |
3.3.3 可控制的风险与不可控制的风险 | 第30-31页 |
3.3.4 积极的风险与消极的风险 | 第31页 |
3.3.5 可承受的风险与不可承受的风险 | 第31页 |
3.3.6 可回避的风险与不可回避的的风险 | 第31页 |
3.4 莫高窟洪水风险分级确定的依据 | 第31-33页 |
3.5 莫高窟洪水风险分级确定结果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莫高窟洪水风险阈值的确定 | 第35-61页 |
4.1 莫高窟洪水风险阈值确定的依据 | 第35页 |
4.2 基于模拟降雨试验的洪水风险阈值计算 | 第35-51页 |
4.2.1 坡面入渗问题的提出与发展历程 | 第35-36页 |
4.2.2 入渗的基本公式及讨论 | 第36-37页 |
4.2.3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和观测 | 第37-39页 |
4.2.4 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9-44页 |
4.2.5 产流强度拟合公式法 | 第44-45页 |
4.2.6 入渗率拟合公式法 | 第45-47页 |
4.2.7 Green-Ampt公式法 | 第47-48页 |
4.2.8 计算结果汇总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3 推理公式法计算洪水风险阈值 | 第51-57页 |
4.4 莫高窟各级洪水风险阈值 | 第57-61页 |
第五章 莫高窟洪水风险预防 | 第61-63页 |
5.1 建立洪水监测预警体系 | 第61页 |
5.2 施行洪水分蓄洪区,有效利用洪水水资源 | 第61-62页 |
5.3 植树造林,加强绿化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6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3-64页 |
6.2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