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社会治理视角下电子垃圾处理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研究目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课题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内容、研究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第2章 社会治理理论及电子垃圾处理概述第16-22页
    2.1 社会治理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会治理的概念界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第17页
    2.2 电子垃圾的内涵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电子垃圾的概念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电子垃圾的两面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电子垃圾的分类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电子垃圾处理的意义第20页
    2.3 社会治理与电子垃圾处理的关系第20-2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第3章 国内治理电子垃圾的现状第22-39页
    3.1 电子垃圾的来源及处理途径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电子垃圾的来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电子垃圾的处理途径第25页
    3.2 国内电子垃圾处理的成果及挑战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国内电子垃圾处理的成果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国内电子垃圾处理面临的挑战第27-30页
    3.3 国内治理电子垃圾过程中存在问题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政府监管不力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企业处理能力不足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社会组织影响力不够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公众缺乏责任主体意识第33-34页
    3.4 低效治理电子垃圾的原因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政府方面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企业方面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社会组织方面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公众方面第37-3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4章 发达国家治理电子垃圾的模式及经验第39-46页
    4.1 典型的发达国家治理电子垃圾的模式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美国模式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日本模式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欧盟模式第40-43页
    4.2 发达国家治理电子垃圾的经验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先进的社会理念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完备的法律体系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科学的制度设计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完善的回收体系第44-45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5章 国内治理电子垃圾的推进对策第46-52页
    5.1 政府要监管和扶持并行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加强政府部门监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促进电子垃圾处理产业化第47-48页
    5.2 企业要增强自身处理能力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采用部分责任和强制责任制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健全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重视技术研发与应用第49页
    5.3 社会组织要提高自身影响力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提高专业化程度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扩大组织影响力第49-50页
    5.4 公众要增强责任意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合理化消费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加强主体责任第5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结论第52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8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冷战后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
下一篇: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缅关系研究--以2010年缅甸大选后的中缅关系为例